1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介紹2024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并答記者問。

康義表示,2024年糧食產量再上新臺階,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70650萬噸,比上年增加1109萬噸,增長1.6%。其中,夏糧產量14989萬噸,增長2.6%;早稻產量2817萬噸,下降0.6%;秋糧產量52843萬噸,增長1.4%。分品種看,小麥產量14010萬噸,增長2.6%;玉米產量29492萬噸,增長2.1%;稻谷產量20753萬噸,增長0.5%;大豆產量2065萬噸,下降0.9%。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9663萬噸,比上年增長0.2%;其中,豬肉產量5706萬噸,下降1.5%;牛肉產量779萬噸,增長3.5%;羊肉產量518萬噸,下降2.5%;禽肉產量2660萬噸,增長3.8%。牛奶產量4079萬噸,下降2.8%;禽蛋產量3588萬噸,增長0.7%。全年生豬出欄70256萬頭,下降3.3%;年末生豬存欄42743萬頭,下降1.6%。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0.2%。在食品煙酒價格中,鮮果價格下降3.5%,糧食價格下降0.1%,鮮菜價格上漲5.0%,豬肉價格上漲7.7%。從食品價格來看,去年部分地區遭受到嚴重的極端天氣因素的擾動,但我國的糧油肉蛋菜這些食品供應總體上比較充足,食品價格穩中有降。2024年,食品價格比上年下降0.6%,影響CPI下降0.11個百分點。其中,食用油、牛肉、羊肉、蛋類、鮮果價格下降幅度都在3.5%-11.6%區間。近期來看,春節假期即將臨近,食品消費需求在增加,根據目前1月份的初步情況看,蔬菜、鮮果等商品和服務價格穩中有漲,預計1月CPI同比漲幅擴大。
豬價的高低不僅影響居民豬肉消費意愿,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整體物價水平,其波動因而常受到各方關注。最近兩年豬價波動水平的降低總體影響相對積極正面。對于整體經濟而言,由于豬肉價格是影響我國CPI水平的重要因子之一,相對平穩的豬肉價格波動會降低對整體物價水平的擾動。一方面,經過前幾次豬周期及非洲豬瘟的沖擊和洗禮,我國生豬規模化養殖占比明顯提升。相較于散養農戶,規模化養殖企業有更強的承受豬價波動能力,以及更強的分析研判水平,能相對科學地確定后續養殖規模,不盲目跟隨價格的波動而大舉擴大或縮減養殖規模,從而減少了供給端的波動。供給端的波動以往常是造成豬價劇烈波動的主因之一。另一方面,近年來,各家豬企通過推動技術進步,強化管理等措施,有了更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成本消化能力,降低了成本端的波動,從而對終端豬價的擾動也減小。
來源:國新網、證券時報、中國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