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抗災有“期” 玉米“保險+期貨”助河南長垣抗災情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3-23
  在大商所的大力支持下,河南長垣玉米收入保險項目克服重重困難成功落地。本次項目實現賠付605.97萬元,有效助力長垣玉米產業災后恢復。長垣市政府計劃在2022年進一步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標準,加大政府財政支持力度,擴大覆蓋范圍,更好地保障農戶的種植收入。
  2021年7月,河南遭受了特大暴雨災害,位于豫東北的長垣市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根據初步統計結果,強降雨帶來的直接災害和次生災害使全市大約10萬畝玉米絕產,20萬畝玉米受到了較大影響。在大商所的大力支持下,長垣玉米收入保險項目克服重重困難成功落地,本次項目由浙商期貨牽頭,南華期貨、華融融達期貨、華泰期貨和大地期貨等公司共同參與,太保產險河南分公司承保,累計承保玉米15萬畝,保障現貨5.7萬噸,服務農戶4608戶,最終實現賠付605.97萬元,有效降低了長垣農戶的經濟損失,在長垣市災后產業恢復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打造助農樣本推動玉米產業恢復
  據浙商期貨產業研究所研究員徐楊云濤介紹,由于本次自然災害覆蓋面積大、影響程度深,“7·20”暴雨期間及后續次生災害造成大幅減產,初步測產結果顯示,長垣市減產約50%,產量預計僅有歷年的一半水平。由于已經承保的受災地塊不符合保險公司的合規流程,該項目落地一度受阻,甚至存在無法進行的可能。
  最終,在大商所和長垣市政府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該項目成功出單。徐楊云濤表示,相較于鶴壁等重災區,長垣受災情況略好于其他災區,但玉米質量下降等問題導致本年度玉米種植戶損失慘重。依托本次收入保險項目,長垣農戶獲得了一定的保障,平均減少了大約10%生產損失。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在項目運行期間,次生災害影響持續發酵,部分地塊的減產幅度也遠超預期。在此情況下,長垣市政府全程監督,相關部門各方協調,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全力配合,項目團隊還引入世紀國源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長垣市玉米生長情況全程監控,并配合縣農業部門及保險公司開展實地測產。項目各參與主體積極推動,讓項目最大程度發揮保障作用。
  徐楊云濤說,本次項目實現賠付605.97萬元,有效助力長垣玉米產業災害恢復。結合全球氣候變化、極端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增加的背景以及2021年收入保險開展情況,長垣市政府計劃在2022年進一步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標準,加大政府財政支持力度,擴大覆蓋范圍,更好地保障農戶的種植收入。
  “目前,‘保險+期貨’類項目中的收入險作為國內農業保險領域中保障效力較好的險種,可以同時保障作物的產量和價格兩個要素,其使用標的公開、賠付合理,能夠為參保者提供較為滿意的保障水平,滿足了部分農業生產主體的風險管理需求。”徐楊云濤表示,近年來玉米價格波動劇烈,目前玉米價格高企,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同時玉米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若玉米價格發生下跌則會造成農戶面臨較大的生產壓力。農戶通過支付一定數量的保費,購買玉米收入保險,保障玉米種植收入,不論是產量減少或者是價格下跌,都能實現“跌多少賠多少”。2021年“保險+期貨”項目的順利實施,在河南打造了一個農業風險管理體系的樣本,為后期三部委農業保險在河南的試點積累了經驗、打下了基礎。項目團隊計劃來年依托利用收入保險的平臺,引入銀行、基差收購和農資農具企業,形成較為完善的農業風險管理體系,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打造河南農業風險管理的典范
  河南省農科院長垣分院黨委書記,長垣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甘林江表示,特大的洪澇災害給長垣的農業經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玉米種植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損失。在太保產險、浙商期貨等金融機構的專業幫助下,長垣市15萬畝玉米得到了收入保障,為全市4608戶玉米種植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我種了10畝地,其中5畝地什么都沒剩下,剩下的也減產了不少,所幸投保了太保產險的這個收入保險,否則連投入的成本都收不回來。我的鄰居們也有不少投保收入保險的,不論是絕產的和減產的都賠了不少,這確實是個惠農助農的好項目。”其中一位受到賠付的參保農戶對記者說。
  事實上,由于河南地區無政策性玉米農業保險,政策性保險的長期缺位使得玉米產業無法有效管理自身風險。徐楊云濤表示,本項目作為在河南落地的首批玉米收入保險項目,對河南當地的農業現代化和樹立自身保險風險管理意識具有積極的意義。由于本次項目開展條件受限,部分風險管理工具和配套服務未能完全開展,希望2022年能在長垣繼續開展收入保險項目,完善相關配套服務,打造河南農業風險管理的典范。
  在他看來,探索訂單農業與期貨、保險融合發展的路徑是一個重要的方向。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日趨復雜,構建較為完善的企業供應鏈成為較為重要的環節,現有的風險管理工具已經可以將訂單農業和“保險+期貨”模式進行整合,實現供應鏈管理的轉型升級。
  徐楊云濤坦言,過去制約訂單農業發展的問題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普及程度不夠,農戶接受程度較差;二是農業生產者規模普遍較小,缺少規模化生產的能力;三是農戶缺少價格風險管理工具,履約率較難保障。現有的風險管理工具可以有效規避上述問題,首先,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的不斷發展,各地逐步出現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生產主體,專業知識和風險管理意識都有了一定的增強,因此推廣訂單農業的難度較之前有所下降。其次,風險管理工具為訂單收購中可能的價格風險提供規避途徑,可以減少農戶的生產經營風險。“希望交易所拓展項目支持方向,鼓勵更為市場化的運行方式。”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