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以來,玉米期貨價格持續上漲,但本周以來,玉米期貨價格漲勢暫緩,呈振蕩態勢。截至昨日收盤,玉米期貨主力2307合約報收于2650元/噸,漲幅0.45%。
格林大華期貨玉米研究員張曉君表示,除了受CBOT玉米期貨價格上漲帶動外,近期國內基層余糧銷售完成、南北港口庫存持續下降、下游企業庫存維持相對低位、進口谷物到港節奏放緩等因素均支撐玉米價格企穩。
廣發期貨玉米研究員朱迪認為,玉米期貨價格持續上漲,受小麥反彈影響較大。5月底以來,因華北地區降雨較多,導致河南等部分地方芽麥數量增加,而在優質小麥產量下滑預期下,面粉廠收購積極性明顯增加,帶動小麥價格走強,進而推升玉米價格。同時,玉米售糧進入尾聲,賣糧壓力基本釋放,玉米階段性利空出盡,盤面觸底反彈。
現貨市場方面,5月中旬以來,玉米現貨市場穩中偏強,截至6月7日,錦州港玉米平艙價為2710元/噸,較5月中旬低點上漲100元/噸,漲幅3.8%。然而,近期部分地區芽麥上市沖擊玉米飼用需求,玉米現貨價格開始有走弱跡象,7日東北地區部分貿易商干糧銷售價格微跌10元/噸。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目前東北地區余糧銷售基本完成。基層余糧累計售糧進度九成半,其中黑龍江售糧進度九成半、吉林九成、遼寧九成多、內蒙古九成多。市場現貨供應逐步縮量,貿易商惜售情緒上升。
進口到港節奏放緩,南北港口庫存持續下降。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4月我國進口玉米數量為100.25萬噸,環比減少54%,同比減少54%。中國糧油商務網數據顯示,截至5月26日,北方四港玉米周度庫存量為233.5萬噸,周環比減11%,同比減36.6%;廣東港口內貿玉米庫存量22.3萬噸,周環比減19.78%,同比減76%,外貿玉米庫存量66.7萬噸,周環比減16.21%,同比減44.69%。
“生豬、肉禽、蛋禽存欄量仍處于相對高位支撐飼料消費預期。”張曉君表示,然而,玉米、小麥價差局部倒掛,替代效應持續。6月正值新麥上市之際,部分地區高水分小麥有望持續流入飼用環節,預計小麥將進一步替代玉米飼用消費,削弱玉米飼用消費預期。
從基本面來看,朱迪表示,市場對中長期供應恢復有較強預期,主要集中在替代和進口增量上。然而,目前中下游備貨謹慎,且南北長期不順價,導致渠道及終端庫存均在低位。盡管今年受宏觀及各方因素影響,市場缺乏囤貨動力,但后期伴隨庫存持續消化,終端仍有備貨動力。2022/2023作物季度國內玉米產量小幅下滑,而在生豬存欄及各養殖產能持續恢復的前提下,飼料需求存在一定剛性支撐。目前華北小麥價格與玉米價差極小,小麥仍是短期風險所在。而稻谷和進口均受國家政策調控影響較大,在現貨價格已經大幅回落的前提下,預計繼續壓制市場空間有限。
展望后市,朱迪表示,玉米上方仍有空間,短期或受到小麥上市壓制,但中期來看,產銷仍存缺口,且稻谷及進口暫未大量替代的前提下,預計盤面或存在一定支撐。近期市場對新作調研顯示,新作成本主要集中在2600元/噸上下,對應2309及后續合約,仍存在成本支撐。盡管新作有擴產預期,但邊際影響或有限。在生豬存欄持續增加的當下,疊加淀粉消費進入相對旺季,后續需求端也支撐價格再向上一個臺階。操作上建議回調做多。
張曉君表示,本年度我國玉米產需缺口仍存,替代和進口仍是補充產需缺口的主要途徑,局部降雨影響新麥糧質下降,小麥飼用替代比例有望進一步提升,預計2022/2023年度玉米供需緊平衡逐漸轉向供需基本平衡,玉米價格重心下移預期不變。然而,近期基層余糧銷售完成、南北港口庫存持續下降、下游企業庫存維持相對低位、進口谷物到港節奏放緩支撐現貨企穩,目前市場供給相對均衡,6月階段性供給增量仍需關注小麥替代規模及進口谷物到港節奏。價格方面,短期關注小麥價格,中期關注進口到港節奏。
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