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過后,玉米正式進入了折騰模式。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回是先從消息層面開始的。
十一期間,相信大家也看到了,玉米表現出了明顯的不安分,這主要是源于市場背后各種激烈的博弈,這也看出,玉米市場的情緒顯然已經是按捺不住了。
所以一到十一長假過后,就噴薄而出了。
而這一次不同的是,玉米行情變化倒顯得沒那么突出,反倒是消息層面各種消息層出不窮。
這不,一下又來了4個消息,不知道玉米是否能接得住呢?
第一個消息是,國儲收購終于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了。
之前市場一直觀望,猶疑,而就在這時,國儲收購打響了第一槍。
隨著新玉米的上市,國儲收購也正式開始啟動,當前主要集中在東北的黑龍江地區,雖然還只是星星之火,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只是個開端,并且它是可以燎原的,大部隊還在后頭。
全面開收,那只是時間問題。
至于說價格嘛,確實是沒啥亮點,多是隨行就市,但是對市場的影響可并不小。
隨著國儲開收,市場氣氛也慢慢被調動起來,其他收購主體們也開始一改之前的觀望態勢,也都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
畢竟國儲收購已經啟動,后續增儲馬上也要緊隨其后,所以這對玉米市場來說,是個實打實的好消息,意味著,東北玉米的跌勢快要止住了。
第二個消息,變天了。
玉米市場的波動離不開天,這個天一個是政策的天,另一個就是指天氣。
沒錯,新一輪的大變天又要來了。
今年的天氣變化也實在是多,而且是經常反復,一會兒大降溫,一會兒又大升溫,十分詭異。
而根據天氣預報,10月中旬以后,新一輪的大降溫又要上線了。
而且部分地區的降溫幅度最高超過了10攝氏度,這也就意味著,東北的部分地區的最低氣溫可能就要到0度以下了。
這對玉米的存儲是一個有利條件,當然上面也說了,只是部分地區,但是這也意味著,降溫開始了,接下來的天氣變化將是朝著有利于玉米的方向去的。
第三個消息是,港口庫存處于近年來的低位。
東北玉米一直在下跌,看空情緒也一直在上升,而北港的庫存也是連續5個月下降,并且已經降到了近年來的低位水平。
這個問題要這么來理解,低庫存是一把雙刃劍。
因為一旦行情出現反轉,那么補庫效應就會顯現,低庫存就會轉變成對玉米有利的因素。
當前收購之所以不積極,并不光是需求問題。
雖然和前兩年相比,玉米的需求確實是降了不少,再加上前兩年的豐產增收,以及進口玉米連續超過配額,使得玉米的供應補充了不少。
但是也不至于一擼到底,尤其是四季度是玉米需求的旺季,再加上玉米已經憑借著一己之力把一眾替代們都踢出了局,而且深加工的需求并不弱,甚至還比往年要更強勁,所以需求端是仍有支撐的。
而玉米收購不積極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出在兩個情緒上,一個是看空,一個是抄底。
所以在玉米市場沒有釋放明確的觸底信號前,觀望情緒很濃,大家你看我,我看他,都不動手。
但一旦信號來了,可能就會存在反轉。
第四個消息是,玉米的減產可能不及預期。
如果說前3個消息是利好的話,那么這個消息對于玉米市場來說就是明顯的利空的。
玉米減產風已經刮了有很長時間了,但是近期畫風慢慢出現了變化。
因為根據機構調研,在東北的低洼地區確實存在玉米減產的現象,但是未受災地區長勢不錯,很可能是一個增產的局面。
所以兩相抵消,玉米很可能總產量不會減少太多。
雖然這個說法市場也不太認可,但是冥冥之中,這也改變了市場的情緒。
而這些消息疊加在一起,就足以再次改變玉米市場的動向,所以玉米不會是一個永跌的局面,尤其是政策端已經出手,隨著收糧主體陸續入場,需求陸續增長,玉米會迎來一個先抑后揚的局面。
當然,這個上揚的幅度也是被限定的死死的,這也預示著,玉米正式進入微利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