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玉米漲得是真給勁兒,市場一下子又沸騰了。但沸騰歸沸騰,還是得理性,畢竟理性才能駛得萬年船嘛。
為什么要理性呢?
因為隨著玉米的持續上漲,玉米的風險也越來越近了。
第一,恐高情緒在上升。
雖然說玉米的看漲情緒在上漲,但同樣,恐高情緒也在上升。
說到底,還是因為玉米實在太弱了。
去年這一年把市場給折磨得夠嗆。所以別看現在玉米漲得來勁兒,但是漲來漲去,其實你會發現,也就是在100元/噸范圍內晃悠,沒漲出什么太大的驚喜。
而且呢,玉米之所以不斷上漲,除了政策面的消息利好提振以外,另一個原因就是上量持續下降。
就拿山東來說吧,山東深加工門前到貨車數量就眼見地持續下降,之前還在千余輛,后來就降到了300多輛,現在直接降到了100多輛。
一方面是臨近春節,基層售糧接近尾聲,而另一方面呢,持糧主體也有觀望的情緒。
而按照慣例,一般小年過后,玉米購銷就會變得清淡。而現在距離小年也就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了,可以說時間是非常緊迫了。
所以,如果玉米持續上漲,不排除部分持糧主體在恐高情緒影響下會選擇抓住時機出糧,那么,玉米的上量就會再次增加。
第二,玉米上漲雖然有支撐,但哪一個支撐都不長久。
玉米持續上漲,可以說主要原因就在3件事上。
一是政策的增儲消息提振,二是市場看漲情緒的提升,三則是天氣再次大降溫。
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3件事哪一個都不能持久。
比如,政策的利好消息最終會被市場逐漸消化,對玉米市場的影響也就逐漸減弱。
而看漲情緒呢,也靠不住,因為以往太多次的事實都證明,情緒要反轉,那就是一瞬間的事。
而天氣呢,更是多變,所以這么一來也就增加了玉米市場的變數。
第三,期望越高,失望也就容易越大。
年前玉米市場的情緒可以說已經被推到了高點上,以至于對年后的玉米預期都發生了轉變。
盡管我們之前也分析過,年后的玉米并不一定悲觀,也是有機會點的。
但是我們是拉長了玉米的戰線來說的,而并非指的就是剛剛過完春節的那個年后。
所以,短期來看,玉米風險仍存。
比如,年前雖然說售糧進度過半,為年后的玉米市場減輕了壓力,但是今年玉米質量明顯偏差,潮糧較多,而年后天氣多變,天氣一旦回溫,玉米可能就會面臨集中上量的風險。
再比如,年后也是玉米需求的低迷期。
因為年后是養殖淡季,雖然說生豬產能連續回升,再次回到了4000萬頭以上,但是由于年后是傳統消費淡季,再加上產能壓力使豬價重心進一步下移,因此養殖端對于飼料的需求也不會太強勁。
那么,年后這段時間主要還是依靠深加工來支撐全場。
所以顯然,年后的玉米風險仍存。
所以要理性看待,尤其不要被眼前的瘋狂上漲沖昏了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