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針對“關于支持發展水牛養殖,加快推進南方稻區綠色種養循環產業體系建設的建議”,經商國家發展改革委,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快建立水牛地方品種國家級保種場
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水牛資源保護利用工作。一是強化資源普查收集。2021年啟動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利用3年時間,查明了我國水牛地方品種的種類數量、區域分布和特征特性,采集制作了濱湖水牛、上海水牛等12個水牛地方品種的冷凍精液、體細胞等遺傳材料2萬余份。二是開展瀕危資源搶救性保護。2022年印發了瀕危畜禽品種搶救性保護工作方案,對普查反饋存欄數量較少的上海水牛和貴州白水牛分別制定了“一品一策”搶救性保護措施,壓實了省級主管部門的管理責任、市縣政府的屬地責任和保護單位的主體責任,構建了以活體保護為主、遺傳材料保存為輔,多措并舉快速擴群的搶救性保護新格局。三是推動構建保護體系。2021年以來,先后以農業農村部第453號、631號、720號公告確定了227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基因庫),實現159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活體保護全覆蓋,其中包含3個國家級水牛保護品種。同時,各省份建立省級保種場(區、庫)671個。基本形成了國家和省兩級管理、分級負責、有機銜接的保護機制。四是加大資源保護支持力度。從2021年開始,通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項目,累計安排1000多萬元加強對溫州水牛、海子水牛、檳榔江水牛等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的保護支持,重點用于防疫、飼料等方面的補助支出。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持續加大對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利用的支持力度,用好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成果,推動修訂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充分考慮水牛資源保護實際并予以適當傾斜,確保瀕危資源不丟失、不滅絕。
二、關于支持水稻?水牛綠色種養循環產業體系關鍵技術研究
“十四五”以來,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農業生物育種重大專項,布局“工廠化農業關鍵技術與智能農機裝備”重點專項與“資源高效水稻新品種設計與培育”重大項目,加快推進智能化農機裝備、水稻新品種等綠色種養循環產業體系關鍵技術、產品研發,促進農業綠色種養循環發展。秸稈飼料化利用方面,部署了“主要飼草飼料生產全程智能化作業裝備創制與應用”項目,重點研發適合種植、收獲、儲運等主要生產環節高效高質作業的智能裝備,構建飼草飼料生產全程智能化裝備作業體系,助力秸稈高效收集、打捆、青貯、黃貯等技術突破。畜禽養殖方面,部署了“肉牛規模化智能養殖技術與裝備研發”項目,重點圍繞肉牛高效育種、精準飼喂、健康巡檢、糞污清運等方面開展智能化裝備研發,打造肉牛“育、健、飼、作、管”一體的工廠化圈養模式,助力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化肥減量增效。稻田化肥減施方面,部署了“資源高效水稻新品種設計與培育”項目,綜合運用全基因組選擇、基因編輯等前沿育種技術,培育氮、磷、鉀等養分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種,構建養分高效利用技術體系,提高水稻利用化肥的效率,減少化肥施用量。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按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農業生物育種重大專項的部署安排,支持圍繞種養循環模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逐步構建完善種養循環產業體系。
來源:農業農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