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初國內油脂期價全線飄綠,主要是外圍宏觀面所致。一方面歐佩克聯盟周六舉行的線上會議上,八個關鍵聯盟成員國同意將日產量提高至54.8萬桶,超出市場預期且高于此前該組織計劃的41.1萬桶/天。另一方面,市場對中美貿易談判未如預期推進感到失望,美豆創下兩周新低,那么國內油脂在國內現貨供強需弱的背景下,能否開啟下跌模式呢?
豆油現貨市場參考價,截至7月7日午間,國內沿海主要廠商一級豆油現貨平均報價8080元/噸,其中大連地區約8050元/噸。天津地區約8030元/噸、青島地區約8030元/噸、張家港地區約8150元/噸、東莞地區約8080元/噸、防城港地區約8030元/噸左右。
美豆創下兩周新低
昨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收盤下跌,其中基準期約收低2.7%,創兩周新低,主要原因是美國中西部天氣改善對作物生長極為有利,市場對中美貿易談判未如預期推進感到失望。首先,美國農業部收盤后發布的作物周報顯示,截至7月6日,美國大豆優良率為66%,與市場預期相符,與上周持平,上年同期68%,為2020年以來最高水平。另外上周五美國總統并未如市場預期宣布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這導致農產品市場走弱,美豆順勢承壓下行。因美豆新作已進入生長周期,關注天氣市變化。同時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將于 7 月 8 日舉行聽證會。此次聽證會為虛擬公開聽證會(即不會有面對面聽證會),將討論美國 2026-2027 年生物能源政策,涉及生物柴油強制摻混目標、原料使用范圍等議題。如有必要,還將于 7 月 9 日舉行一次額外會議,關注事件進展,或使得美豆漲跌仍存變數。
產地棕櫚油庫存止增下降
昨日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櫚油上漲,主因是原油價格止跌回升,帶動棕櫚油性價比提升。同時市場關注北京時間周四午間馬來西亞棕櫚局MPOB發布6月月度供需報告。根據一項調查顯示,6月底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預期下滑,結束此前連續四個月增長勢頭,產量減少且出口強勁,因此短期內棕櫚油行情保持強勁,即便當前處于季節性增產周期。
油脂基差明穩暗降
上周國內豆油、棕櫚油、菜油基差穩中走弱,主因是季節性淡季需求不旺,疊加三大油脂總庫存繼續增加,其中豆油庫存如期達到100萬噸上方,壓力逐步顯現。截至本周一,華北地區貿易商一豆基差09+180~200、山東地區工廠一豆09+150~200基差穩定、華東地區主流09+270~280,基差穩定、華南地區主流在09+130~200左右,基差跌20~50。棕櫚油方面,上周棕櫚油基差繼續下跌,庫存緩慢增加。華北地區貿易商24度棕油09+230~250基差跌50。華東地區基差在09+230基差跌10、華南24度基差多在09+50~70跌10。菜油方面,因其價格在三大油脂價格偏高,性價比極低,成交低迷,特別是銷區多呈有價無市的狀態。川渝地區三級菜油基差為09+350~400左右,基差跌30,華東地區三級菜油09+180~200之間,基差跌20、華南廣西地區三級菜油現貨09+60~70、一級菜籽油基差在05+250~260,實際成交基差多可議價。
油脂后市展望
綜上所述,短期內來看,中東局勢暫時緩和,美總統再次拿起關稅大棒,或將加劇行情波動。當地時間7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信函給日韓及南非等14國威脅征稅,隨后,他又簽署行政令,延長“對等關稅”暫緩期至8月1日,重點關注中美關系走向。本周美國農業部將于北京時間7月12日凌晨公布7月月度供需報告。國內現貨基本面,大豆仍是集中到港階段,6月大豆壓榨量高達1000萬噸以上,豆油如期累庫至100萬噸,周內成交偏差,季節性淡季特征明顯。建議短期內觀望為主,隨用隨采,關注宏觀面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