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中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牧股份”)發布公告,中牧股份、中牧南京動物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藥業”)擬與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原股份”)共同出資設立中牧牧原。有評論認為,這可能會改變中國動保行業格局。

中牧和牧原合資成立新動保公司
據悉,中牧牧原注冊資金 12,000 萬元,其中:中牧股份以現金方式出資 5,868 萬元,占注冊資本的 48.9%;牧原股份以現金方式出資 5,760 萬元,占注冊資本的 48%;南京藥業以現金方式出資 372 萬元,占注冊資本的 3.1%。

南京藥業成立于 2009 年 6 月,為中牧股份全資子公司,2018-2020 年,南京藥業實現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 16.57%。公告稱,南京藥業根據其自身產品規劃積累了豐富的獸藥產品生產和管理經驗,依托先進的生產裝備以及精密的檢測儀器,通過自主研發獲得多項獸藥制劑制作工藝發明專利,成為公司專業化、規模化、高品質的獸藥制劑產品生產、研發基地。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南京藥業經審計的資產總額 15,653.42 萬元,資產凈額 11,007.32 萬元,2020 年度營業收入 23,728.96 萬元,凈利潤 3,538.95萬元。
中牧牧原成立后,中牧股份合計出資占中牧牧原注冊資本的 52%,中牧牧原為中牧股份控股子公司。
中牧牧原設立后,投資建設中牧牧原動物藥業有限公司南陽生產基地項目,主要從事獸藥生產、獸藥經營、獸藥研發及技術咨詢服務(最終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注冊的經營范圍為準)。該項目建設投資 47,131.72 萬元,項目建設資金由中牧牧原注冊資金解決,資金不足部分由中牧牧原以自籌資金解決
談及此次合作對上市公司的影響?中牧股份公告稱,公司與牧原股份共同出資設立公司,并投資建設中牧牧原動物藥業有限公司南陽生產基地項目,通過公司自主研發產品的擴大生產,繼續鞏固和強化公司獸用化藥領域的市場地位;同時,通過構筑產業經營共同體,與產業鏈下游企業以資本合作方式積極發揮各自行業優勢,促進公司可持續快速發展。
此次合作是一次強強聯合
這并不是中牧近年來的第一次重磅對外合作。在2018年,中牧就基于中牧股份云南保山生物藥廠,與普萊柯共同成立了中普生物。
有行業人士認為,中牧作為國內頭部動保企業,此次與牧原股份共同成立中牧牧原是一次上游與下游的強強聯合,是大勢所趨,也是互相成就。
對上游企業而言,在養殖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的當下尋求與頭部集團深度合作有利于緊密抓住市場。
而對大型養殖集團而言,也有向上游延伸拓展產業鏈的需求。不乏大型集團公司布局了動保板塊,如溫氏旗下大華農,大北農旗下兆豐華等。過去還有天邦旗下成都天邦、金新農與華揚藥業等。
東方澳龍公司副總經理兼營銷總監諶小平表示,“當前像溫氏、新希望、正大等大型養殖企業都在往上游動保產業去延伸,牧原找有國資委背景的中牧進行合作,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但養殖業延伸進入動保板塊或許并不容易,一般動保業內人士認為動保領域擁有更高的技術壁壘,與養殖和飼料都有較大模式上的差異。“介入新的行業,相當于跨界,其風險性仍然非常高。”齊魯動保豬產品技術總監李相釗表示,“穩妥考量,找專業的公司合資也是降低風險的最優選擇。”他認為中牧優勢在于專注動保行業,短板在于作為動保公司在市場端缺少足夠話語權,與牧原的合資是期待掌握更強的市場話語權,從而贏得更廣闊的市場,是一種以雙贏為目標的合作。
在未來,養殖業各環節之間的聯合與延伸也許會更加普遍。牧原未來出欄量或占中國生豬出欄總量的10%,它親自進入動保市場或對現有市場格局產生巨大影響。李相釗認為行業整合洗牌會加速,2/3動保企業被淘汰出局或許不是杞人憂天。強強聯合,或者具備強大研發能力與高品質品控生產能力的企業才具有未來。
但也有人認為不必過度擔憂,四川恒通動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亮認為,牧原與中牧的合作可能是為了建立自己的供應鏈,也可能是對動保行業的試探,但做制劑可能收益空間有限——其占養殖成本較少,而制劑企業利潤也較低。一些養殖集團與自持有的動保板塊之間由于服務成本等各種原因并不能內部完全使用自己旗下或合作企業旗下的產品。動保板塊或許不能如養殖集團所愿,天邦和金新農先后剝離了動保板塊。
諶小平則認為,這類上下游之間的合作“對于常規產品可能會有一些影響,但對于具有創新性的產品,其他動保企業依然還是有機會的。”
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旭埜也認為,此類整合對疫苗企業而言肯定有一些影響,但只要疫苗企業本身產品有特點,產品質量好,可以忽略這種影響。
本文作者:王之嫻、熊亞琴策劃:彭進、吳昊暉
本期編輯:龍振輝
中牧和牧原合資成立新動保公司
據悉,中牧牧原注冊資金 12,000 萬元,其中:中牧股份以現金方式出資 5,868 萬元,占注冊資本的 48.9%;牧原股份以現金方式出資 5,760 萬元,占注冊資本的 48%;南京藥業以現金方式出資 372 萬元,占注冊資本的 3.1%。
南京藥業成立于 2009 年 6 月,為中牧股份全資子公司,2018-2020 年,南京藥業實現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 16.57%。公告稱,南京藥業根據其自身產品規劃積累了豐富的獸藥產品生產和管理經驗,依托先進的生產裝備以及精密的檢測儀器,通過自主研發獲得多項獸藥制劑制作工藝發明專利,成為公司專業化、規模化、高品質的獸藥制劑產品生產、研發基地。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南京藥業經審計的資產總額 15,653.42 萬元,資產凈額 11,007.32 萬元,2020 年度營業收入 23,728.96 萬元,凈利潤 3,538.95萬元。
中牧牧原成立后,中牧股份合計出資占中牧牧原注冊資本的 52%,中牧牧原為中牧股份控股子公司。
中牧牧原設立后,投資建設中牧牧原動物藥業有限公司南陽生產基地項目,主要從事獸藥生產、獸藥經營、獸藥研發及技術咨詢服務(最終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注冊的經營范圍為準)。該項目建設投資 47,131.72 萬元,項目建設資金由中牧牧原注冊資金解決,資金不足部分由中牧牧原以自籌資金解決
談及此次合作對上市公司的影響?中牧股份公告稱,公司與牧原股份共同出資設立公司,并投資建設中牧牧原動物藥業有限公司南陽生產基地項目,通過公司自主研發產品的擴大生產,繼續鞏固和強化公司獸用化藥領域的市場地位;同時,通過構筑產業經營共同體,與產業鏈下游企業以資本合作方式積極發揮各自行業優勢,促進公司可持續快速發展。
此次合作是一次強強聯合
這并不是中牧近年來的第一次重磅對外合作。在2018年,中牧就基于中牧股份云南保山生物藥廠,與普萊柯共同成立了中普生物。
有行業人士認為,中牧作為國內頭部動保企業,此次與牧原股份共同成立中牧牧原是一次上游與下游的強強聯合,是大勢所趨,也是互相成就。
對上游企業而言,在養殖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的當下尋求與頭部集團深度合作有利于緊密抓住市場。
而對大型養殖集團而言,也有向上游延伸拓展產業鏈的需求。不乏大型集團公司布局了動保板塊,如溫氏旗下大華農,大北農旗下兆豐華等。過去還有天邦旗下成都天邦、金新農與華揚藥業等。
東方澳龍公司副總經理兼營銷總監諶小平表示,“當前像溫氏、新希望、正大等大型養殖企業都在往上游動保產業去延伸,牧原找有國資委背景的中牧進行合作,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但養殖業延伸進入動保板塊或許并不容易,一般動保業內人士認為動保領域擁有更高的技術壁壘,與養殖和飼料都有較大模式上的差異。“介入新的行業,相當于跨界,其風險性仍然非常高。”齊魯動保豬產品技術總監李相釗表示,“穩妥考量,找專業的公司合資也是降低風險的最優選擇。”他認為中牧優勢在于專注動保行業,短板在于作為動保公司在市場端缺少足夠話語權,與牧原的合資是期待掌握更強的市場話語權,從而贏得更廣闊的市場,是一種以雙贏為目標的合作。
在未來,養殖業各環節之間的聯合與延伸也許會更加普遍。牧原未來出欄量或占中國生豬出欄總量的10%,它親自進入動保市場或對現有市場格局產生巨大影響。李相釗認為行業整合洗牌會加速,2/3動保企業被淘汰出局或許不是杞人憂天。強強聯合,或者具備強大研發能力與高品質品控生產能力的企業才具有未來。
但也有人認為不必過度擔憂,四川恒通動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亮認為,牧原與中牧的合作可能是為了建立自己的供應鏈,也可能是對動保行業的試探,但做制劑可能收益空間有限——其占養殖成本較少,而制劑企業利潤也較低。一些養殖集團與自持有的動保板塊之間由于服務成本等各種原因并不能內部完全使用自己旗下或合作企業旗下的產品。動保板塊或許不能如養殖集團所愿,天邦和金新農先后剝離了動保板塊。
諶小平則認為,這類上下游之間的合作“對于常規產品可能會有一些影響,但對于具有創新性的產品,其他動保企業依然還是有機會的。”
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旭埜也認為,此類整合對疫苗企業而言肯定有一些影響,但只要疫苗企業本身產品有特點,產品質量好,可以忽略這種影響。
本文作者:王之嫻、熊亞琴策劃:彭進、吳昊暉
本期編輯:龍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