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價格內低外高卻還在進口的豬業奇觀”是真的嗎?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7-13

近日,一段“豬價內低外高,我們卻依然在進口豬肉”的視頻在網上傳播。視頻中,網友發出疑問:“我國豬肉產能已經過剩、價格如此便宜,而韓國五花肉價格已經漲到了75元/斤,我們為什么不出口,反而還在進口?”并斷言“在國內便宜國外貴的情況下仍要進口豬肉,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豬業奇觀即將呈現。”

事實真的如此嗎?

先來看一組數據。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5月累計進口豬肉68萬噸,這一數字非但不是“即將呈現的奇觀”,反而較去年同期下降65.2%。事實上,“十三五”以來,我國豬肉進口量常年穩定在100萬噸以上,與其說進口豬肉是“罕見奇觀”,不如說是近年來的“常態”。

根據韓國肉類流通協會數據,5月份500克豬肉的零售價格為14010韓元,約合人民幣72.85元/斤。而根據國內銷地多家大型批發市場的信息,近段時間,五花肉價格約在13-15元/斤上下浮動,與韓國市場相比,我國豬肉市場價格似乎的確偏低。

但由終端市場上溯,6月13日-17日,國內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均價為10.84元/斤,而6月上旬韓國豬肉批發價格為每千克6079韓元,約合人民幣16元/斤。事實上,由于國情不同,韓國豬肉消費進口依賴度遠高于中國,且白條豬與終端市場銷售的分割肉價差巨大,對中國市場不具備參考性。因此,以韓國的分割肉價格為例判斷豬價“內低外高”、質疑豬肉進口,本身就是偽命題。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去年國內豬價開始進入下行通道的時候,就有過類似聲音。賬號簡介顯示,這段視頻的發布者并非養殖戶,而是養殖上游的飼料行業從業者。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豬肉要出口,勢必會帶動產能增長,飼料消耗也會更大,很難說視頻發布者是在為誰說話,與其說是“為農發聲”,更像是博關注的噱頭。

拋開視頻的觀點不言,再來談談進口豬肉。

進口豬肉在國內豬肉消費的“大盤子”中占多少?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豬肉進口量為439萬噸,為近年之最。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同年,我國豬肉總產量為5296萬噸,出欄量和豬肉產量已經接近常態水平,豬肉自給率93.5%。可以肯定地說,進口豬肉在我國豬肉消費總量中所占比例并不大,根據預計,今年豬肉產量繼續增長,豬肉進口則明顯下降,自給率將會在95%以上。

我國進口豬肉從哪來?據全國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歐盟成員國、美國、巴西和加拿大是我國進口豬肉的主要來源國。造成這一流向的原因很簡單——價格。今年1-5月豬肉進口平均價格約合6.3元/斤,即便是當前國內豬肉價格已經處于相對低位,與這一價格比起來似乎也缺乏市場競爭力。養殖成本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如果將全球飼料主產區與生豬主產區地圖相疊加,可以發現二者之間有著相當的重合度。事實上,即便對全球豬肉市場而言,美國、加拿大和歐盟地區也是主要的出口來源國家和地區。據美國農業部預測,2022年美國、加拿大和歐盟地區豬肉出口總量將占全球豬肉貿易總量的78.8%。

進口豬肉價格優勢如此顯著,為什么在國內市場依然“熱”不起來?這一方面是由于國內傳統貿易市場的熱鮮肉消費習慣,即便近年來冷鮮肉已經形成新的消費趨勢,消費者對“看起來不夠新鮮”的冷凍肉并不“感冒”,對進口豬肉更是心存疑慮。另一方面,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產品,生豬穩產保供一直是我國“三農”工作的重點任務,為此,政府部門不斷推動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將豬肉盤子端穩在自己手中。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就明確提出了將豬肉自給率保持在95%左右的發展目標。為穩定豬肉供給,隨著今年生豬產能逐步調整,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工作也有序開展。

對此,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表示,目前國內外豬肉價差仍然客觀存在,不過,從國內市場供給總體情況來看,進口豬肉仍然以消費調劑為主,例如在常態下,消費互補型的帶骨類豬肉量較大,應理性看待豬肉進口。“從品類看,截至目前,今年進口豬肉以帶骨豬肉為主,主要是對國內消費市場形成補充。從流向看,根據往年情況,主要以食品加工企業、餐館、食堂等為主,在國內豬肉價格偏高時,也會有部分以冷鮮肉的形式進入終端消費市場。從產業鏈看,適當進口豬肉也可以緩解飼料糧進口的壓力。”

不過,盡管我國進口豬肉占比不多,但總量并不小。然而巨大的消費市場卻并沒有相匹配的話語權。“我國進口商眾多,缺乏統一的組織管理和引導機制,會發生不合理競價的情況,多種因素導致我國在全球豬肉貿易市場中缺乏定價話語權。”朱增勇認為,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有效的供需形勢監測和預測機制,接下來要用好評估成果,進一步完善相應的貿易調控機制,加強對貿易商的引導,更好發揮進口豬肉的調劑作用。

站在產業中長期發展的角度,解決養殖成本偏高的問題,才是保障豬肉供給、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長遠之計。“目前,我國飼料產業進口量大的一個重要原因與當前生豬養殖中采用的玉米-豆粕日糧型飼料配方有關。歐盟雖然不是玉米、大豆的主產區,但依靠本地化的飼料配方,同樣成為了重要的生豬產區和出口市場。”朱增勇建議,要進一步加快選育和研發適合國內市場的生豬品種及飼料配方,“不過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給予更多耐心。”

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高文 趙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