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豐股份舉行2022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
9月20日,上市農牧企業禾豐股份舉行2022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會上,禾豐相關負責人對公司屠宰、生豬、預制菜業務都作出說明。公開資料顯示,禾豐擁有飼料及飼料原料貿易、肉禽產業化、生豬養殖三大核心業務,同時涉獵動物藥品、養殖設備、國際事業、寵物診療及食品加工等相關領域。2014年8月8日,禾豐于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禾豐股份官網截圖
2022年計劃控參股合計屠宰白雞7.2-7.3億羽
禾豐股份表示,公司白羽雞業務目前控參股合計年屠宰能力超過10億羽。公司2022年計劃控參股合計屠宰7.2-7.3億羽,2023年計劃控參股合計屠宰8億羽左右。此外,公司白羽雞業務目前控參股合計年屠宰能力超過10億羽。2022年,公司計劃控參股合計屠宰7.2-7.3億羽,2023年計劃控參股合計屠宰8億羽左右。目前,對于國內白羽雞的新品種,公司尚處于實驗論證階段,未來是否開展深入合作,還要更多的取決于現場實證結果。公司對于預制菜賽道處于研究階段,目前尚未開展此項業務。
7、8月豬料銷量增速均超過15%
2022年上半年,我國飼料總產量月度數據同比出現邊際拐點,總體呈現先增后減態勢。上半年全國工業飼料總產量13653萬噸,同比下降 4.3%。同時疊加豆粕等飼料原料持續高漲,作為東北地區龍頭料企,禾豐股份上半年飼料外銷量合計178.6萬噸,其中豬料68.7萬噸,禽料69.4萬噸,反芻料33.1萬噸,其他品種飼料7.4萬噸。業績會上,公司董事會秘書趙馨表示,7月份與8月份,公司豬飼料銷量環比增速均超過15%。相比于上半年,公司飼料業務在銷量與單噸凈利方面均有較大改善。隨著7-8月份飼料銷量環比增加,公司目前現金流狀況優于上半年。近日,WATT國際傳媒的全球頂尖飼料企業榜單數據庫顯示,2021年全球共有144家動物飼料生產商的復合飼料產量達到或超過了100萬噸,禾豐集團全球飼料企業排名從2020年的第52位升至第15位,在國內飼料企業中排名第7。根據年報數據,2021年禾豐控參股企業合計飼料總產量803萬噸,同比增長15.04%,合并范圍內企業飼料外銷量433.10萬噸,同比增長12.54%;其中豬料197.24萬噸,同比增長26.44%,禽料142.83萬噸,同比下降1.29%,反芻料71.69萬噸,同比增長13.61%,其它料21.34萬噸,同比增長1.38%。
養豬完全成本18-19.5元/kg,今年計劃出欄80-90萬頭
趙馨指出,年初至目前,在尚有部分項目未滿產的情況下,公司生豬養殖整體的完全成本在18元/kg-19.5元/kg之間波動。排除掉飼料原料價格上漲的影響,本年度公司生豬養殖的成本管控能力相比于去年已有了較大提升,目前公司較為優秀養殖場的完全成本已降至16元/kg-16.5元/kg。未來1-2年,公司將持續提升養殖成績,力爭將成本管控能力提升至行業一流水平。9月15日,2022年度遼寧轄區上市公司投資者網上集體接待活動中,禾豐股份董事、董事會秘書趙馨表示,基于公司一線市場調研結果,結合第三方機構的行業分析報告,公司對于下半年生豬價格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2022年公司控參股合計生豬外銷出欄計劃達到80-90萬頭,明年的出欄規模相比于今年有所增長。
豬配合飼料豆粕用量占比9.5%,比行業低5.8個百分點
9月20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公布飼料中豆粕減量替代典型案例的通知》,禾豐作為企業代表之一分享《飼料精準配方高效加工應用》經驗。
禾豐豆粕減量替代具體應用情況:系統檢測分析飼料原料的常規化學成分,應用動物消化代謝試驗和體外仿生消化試驗相結合的技術手段,準確測定原料的有效能值和可消化氨基酸含量,參照國內外原料營養價值數據庫和動物營養需要量數據,結合動物試驗場的生產實踐評估結果,即時校正更新公司自有數據庫。應用原料凈能和可消化氨基酸體系精準制定飼料配方,合理補充賴氨酸、蛋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等合成氨基酸。充分發掘利用豌豆、椰子粕、棕櫚粕、木薯等資源,準確測定各類抗營養因子含量以及礦物質、色素、亞油酸等指標,采用酶解、發酵、高溫調質等處理工藝,精準添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針對性使用酶制劑,提高雜糧雜粕原料在配方中的使用比例。飼料加工過程中,重點關注粉碎粒度、飼料硬度、顆粒耐久性等指標,合理使用粉碎、膨化、制粒等方式,提高原料營養價值和適口性。
2021年,禾豐生豬配合飼料產量220萬噸,豆粕平均用量占比為9.5%,比養殖業消耗飼料中豆粕平均含量低5.8個百分點,相當于減少豆粕用量13萬噸。
在20日的業績說明會上,禾豐也表示,在研發試驗的基礎上,繼續加大糙米混合物、小麥和高粱等谷物原料的使用量,形成玉米減量和替代的有效方案,提升動物生產性能的同時,持續增強產品競爭力。蛋白原料方面,公司采用凈能-低蛋白日糧技術,通過添加賴氨酸、蘇氨酸等多種單體氨基酸來進一步替代豆粕,有效降低了飼料成本;與此同時,加大菜粕、葵花粕等雜粕的使用,形成與豆粕的聯合使用方案,降低成本,提升性價比。
來源:綜合智通財經網、公司公告、農業農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