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商戰如拍岸驚濤撲面而來之時,當市場被越來越精明的商家無情地瓜分宰割之時,微利時代不期而至,生意人的臉上失去了昔日大把大把數錢的笑容。于是人們頓生迷惘,背負著沉重的精神枷鎖,想賺錢不知從何處下手,左顧右盼,喪失了好多發財的機遇。
東張西望猶豫不決
步入微利時代,當年拼搶第一桶金的一夜暴富的壯觀不再重現,投資者捂著錢袋東張西望,足欲行而踟躕,拿不定主意,在等待觀望中喪失好多商機。幾年前趙成東的家鄉掀起興辦保鮮庫的熱潮,把新采摘的蒜苔收購進庫保鮮,到春節時上市銷售,打時間差賺錢。但趙成東嫌利潤太低,而且周期較長,說什么也不想投資。當初他是小鎮上第一個做服裝生意的人,從城里販回時髦的服裝,一個月就能賺上近萬元,后來做服裝生意的人越來越多,他的生意也不那么紅火了,就歇業在家。鄉鎮干部上門動員他入股創辦保鮮庫,他避而不見,跑到上海、杭州去游玩。想不到幾年過去了,老趙當初靠投機倒把賺來的那幾個錢睡在銀行里沒長多大個,而他中學的一位同學辦的保鮮庫每年都能賺一點,比銀行的利息高出好多倍,老趙懊悔不迭。微利時代,投資者的聰明才智往往會被昔日的暴利所束縛,四顧茫然,好象做什么都賺不了錢,不知向什么地方投資,一個個商機擦肩而過。要調整心態,不要再以暴利時代的盈利目標作參照,此一時,彼一時,要根據變化了的形勢果斷地投身市場,不再猶豫彷徨。
藐視小利丟失大利
數年前那種唾手可得的暴利如今已成夢幻,有人戲稱“一臺電腦也只是賺一把大蔥的錢”,想大把大把地賺錢要耐著性子呀。偏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投資者,目光短淺,看不起眼面前的小利,不愿做拾芝麻湊斗的小生意,因而痛失大利。安徽蕪湖市的李三去年開了一個塑料制品小店,賣一只塑料桶只能賺兩毛錢,整天想做大老板的李三急得上火,像這樣的小買賣哪天能變成大款呀,對顧客的挑剔顯得極不耐煩,時不時地甩出幾句難聽的話氣走顧客,小店開不了幾天就關門大吉了。而跟他同時開業的一家塑料制品店鋪,小老板叫王五,人家耐著性子,每天不管生意如何,總是按時開門,還送貨到附近的居民小區,深受居民們的歡迎。天長日久,大家都喜歡到王五的小店鋪買生活用品,生意越來越紅火。當王五發了起來的時候,李三還在那里做一夜暴富的美夢呢,一覺醒來錢袋還是干癟癟的。微利時代不可能再現獨家經營、暴利滾滾的輝煌,只有面對現實,把想法設法把“蛋糕”做大,聚沙成塔,積腋成裘,小利也能變成大利。
信心不足錯過商機
由于微利,不少投資者對自己論證的項目缺乏信心,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樣,掰了一個甩一個,這山望著那山高,見異思遷,結果什么項目也做不成。山東的周學成原是鄉鎮企業的負責人,后來辭職單干,這幾年上了好多項目,都是半拉子工程。先是搞油渣提煉,看沒有什么賺頭,就把廠子折價賣給他的親戚。他回過頭來搞造紙,但造紙是個環保污染行業,如果按照環保要求安裝污水處理設備的話,生產成本會大幅度上升,企業只能維持在微利水平。接著老周又論證了好幾個項目,都因為嫌利潤太薄而放棄。過了幾年,原來那家提煉油渣的廠子到了別人手里可興旺呢,產品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