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麥克納利寫的《個人品牌》近年來很受歡迎,無數人將之奉為“升官發財”的圭臬,一些職業經理人讀后更“豁然開朗”:嗬,原來自己以前一直犯傻——只知為公司不知為自己,難怪不能加官進爵!其實,這完全是對個人品牌的誤讀。
對職業經理人而言,個人品牌不等于“個人主義”,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許多人正因為聰明過了頭,才“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痛到極處。
不要把雞毛當令箭
很多人很艷羨杰克•韋爾奇有頂“全球首席執行官”的桂冠,因為有了它,杰克•韋爾奇每年享有數千萬美元的年薪,即使退休后也高達1000多萬美元。今年6月,杰克•韋爾奇“中國企業領袖高峰論壇”四場專題對話,單場門票價格賣到4800元,VIP套裝更高達30000元,令一些人咂破了嘴巴,然而,很多人卻不知杰克•韋爾奇“全球首席執行官”的桂冠如何得來。
了解杰克•韋爾奇的人知道,杰克•韋爾奇1960年在通用電氣(GE)塑料部獲得第一份工作,從最普通員工做起,經過十幾年奮斗才得到GE塑料部總經理的職務,后來入主GE元件和材料集團,均因為創造了上佳的業績;而杰克•韋爾奇擔任GE董事長兼CEO的20年里,GE市場資本增長了30多倍,達到了4500億美元,排名從世界第十提升到第一,連續四年高居“全球最受贊賞的公司”排行榜上的第一位。杰克•韋爾奇在GE大力推行的六西格瑪標準、全球化和電子商務,現已成為GE帝國事業長青的基石。
可以這么說,杰克•韋爾奇創立“全球首席執行官”這塊個人品牌,絕不是因為將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因為他對GE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或許得益于他獨特的領導風格和人格魅力,但起決定作用的是他卓越的管理思想和經驗。正因為如此,杰克·韋爾奇才“奇貨可居”,成為GE的“教父”和無數企業的座上賓。如果杰克•韋爾奇只為自己著想,業績一塌糊涂,不管他的形象、風格是多么討人喜歡,或者他的人際關系是多么的“鐵”,也會被GE董事會掃出門外、一文不值,當然也不會獲得“全球首席執行官”的桂冠。
所以,對職業經理人而言,要創立個人品牌,必須將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為公司創造非凡的業績。如果只會投機取巧、標新立異,則是拿著雞毛當令箭,不管“道行”有多高,形象有多討人喜歡,也不會有“封侯拜相”的機會。
做關羽,不要做呂布
一個公司或老板或許會容納一個能力一般但絕對忠于自己的員工,但絕不會容忍一個陽奉陰違,為一己之私陣前倒戈、背后下刀的職業經理人,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三國梟將呂布,一枝方天畫戟打遍天下無敵手,即使獨戰勇冠三軍的劉、關、張三兄弟也不落下風,按理說,這樣的猛將人人都恨求之不得,然而,當他被手下用計綁赴曹操帳前主動獻降時,本想納降的曹操,聽劉備說他見利忘義弒丁原、誅董卓,便眉頭也不皺一下把他殺掉。
與呂布命運截然不同的是關羽,歸順曹操后盡管對劉備念念不忘,并與曹操約定一有消息便去投奔,但曹操并不以為忤,反而認為忠義可嘉,對他更為敬重。
當今社會的就業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個人不可能再像關羽、杰克·韋爾奇終生只為一個老板、一家公司服務,但這并不等于忠誠無關緊要。恰恰相反,在就業環境越來越開放、信息越來越發達的情況下,很多公司和老板更加看重職業經理人忠誠的操守。
許多職業經理人之所以成為現代呂布,無外乎是因為忠誠的硬傷。比如曾在創維、高露華擔任過要職的某職業經理人,在創維的時候,業績非常突出,卻與老板對著干,讓老板慢慢覺得失去控制,最后被明升暗降,直至被迫出局。到高露華后,為了免于被老板突然踢出局,大量安插自己的親信,通過親信來控制企業,甚至發展到抵制集團審計,竟叫保安把老板擋在門外!如此咄咄怪事,真是匪夷所思。像這樣的職業經理人,哪怕他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也會使老板們不寒而栗,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職業經理人真要創立個人品牌,必須對公司和老板懷抱一顆忠誠之心。我們沒有必要遵循關羽式的封建愚忠,但也做要到“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關羽雖然不肯歸降曹操,但身居曹營時主動請戰殺顏良、誅文丑,也盡了“職業經理人”的責任。如果身為現代職業經理人見利忘義、賣主求榮,或者一離開原來的公司和老板,就將他們貶得一文不值,這樣的經理人又有哪個公司、老板敢用?
練就兩把過硬的刷子
品牌背后支撐它的是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制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的生產流程、以及核心能力。與產品品牌一樣,個人品牌最基本的特征也是“質量保障”。職業經理人除了要有較高的人品質量(公司利益第一、足夠忠誠)外,還必須具有過硬的業務質量,即出色的個人業務技能,包括專業知識含量、業務技能和管理能力水平等等。
很多職業經理人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喜歡把自己當“官”,以為職業經理人的工作就是了解老板和公司的戰略意圖,然后再吩咐手下的人去做,至于市場一線的情況、行業發展的趨勢、宏觀經濟政策等等,懶得關心。并且“官”越大越官僚。國內某企業的一個分公司經理,工作除了開會就是“公關”,每天的飯菜、洗澡水都要手下燒好等他回來享用,難怪被他的老板趕下了臺。
職業經理人必須熟稔主管的業務。我們都知道林彪會打仗,十大元帥中數一數二。林彪之所以厲害,主要是因為他善于搞調查研究,每打一仗必親赴前線察看作戰的各個因素,哪個地方有幾個山頭,哪個山頭有幾條路,附近有什么村莊、什么溝、什么河等等,他都一清二楚,所以他總能出奇制勝,即使打不過敵人,也能找到逃跑的道路。
有句古詩叫“春江水暖鴨先知”,鴨子先知道水暖,是因為它呆在江里。職業經理人只有在自己業務領域多做調查研究,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如果只呆辦公室或者床上,不去市場一線了解情況,不關心行業發展趨勢,只對手下的人指手劃腳,不僅難以服人,打起仗來也會一敗涂地。
職業經理人帶團隊的能力也很重要。博比·克茨在《公司協作中的用人術》一書中認為:“企業領導的責任不是僅僅考慮員工個人才能的問題。而是應該根據每個員工個人才能的特點,加以組織起來并形成團體協作力量的問題,沒有團隊協作的個人才能,僅僅是局部的效應。”
總之,職業經理人行為的出發點和歸結點,均應向著公司和老板,這是創立個人品牌的根基,否則必將英雄無用武之地。切勿犯美國射擊名將埃豪斯的錯誤:在今年奧運會男子3×40步槍射擊決賽最后一發時,眼看金牌即將到手,辛辛苦苦瞄了半天,結果卻一槍打在別人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