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如今是個很流行的詞匯。在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個人創業者達到總人口50%以上,個別國家達到70%以上。比如在美國,汽車行駛中出了故障,在路邊找到一家小規模的汽車修理店,里面走出一位先生招呼生意,問明情況便換上工作服,爬到車下,開始修理汽車,他的太太在一旁做助理。像這樣家庭式的小企業在美國比比皆是,美國經濟的發達不僅是靠微軟、可口可樂等一些商業巨頭,更多的是因為這些數額龐大的小個體從業者,想一想,如果整個國家的人都在做生意,其國民經濟能不發達嗎?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個人愿意創業,而非為其它企業打工呢?主要原因是國家政策支持,鼓勵個人創業,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目前我國也在大力倡導個人創業:下崗人員免稅、殘疾人免稅、大學生創業免稅;提供創業指導;發放創業貸款等。這些措施極大地調動了有個人創業意愿者的積極性,紛紛“下海”比起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經濟搞活時的“下海”熱,現在的創業環境更加成熟、理性。但在創業前,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包括資金、技能與思想。筆者根據個人創業經歷,總結了6點在個人創業中應該注意的要點,供準備創業或正在創業的朋友參考。
1、創業者必須具備的一些能力
創業者最好具備所要從事行業的相關專業技能,至少是深入的了解,同時要擁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在創業前先認清自己是將才還是帥才,很多人專業能力很強,于是自立門戶,但缺乏組織管理與協調能力,無法發揮團隊力量,單靠自己是無法使整個企業成功的。而有些人雖然專業能力一般,但具有很好的團隊管理天分,可以讓別人為自己做事,充分發揮團隊的能力。如果自己不善于領導與協調,那么就要謹慎創業,或者找一個善于管理的合伙人一起創業。創業者還要具備一定的財務知識與了解相關法律法規。更為關鍵的一點是一定要具有謙虛謹慎,不斷學習的素質,這是一個創業者獲得持續成功的關鍵。
2、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與資金準備
包括一年內不贏利,卻還要給員工開支,若遇到整體的經濟或行業不景氣可能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虧損。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各種壓力與誘惑的考驗,如親友奉勸你放棄、市場前景的迷茫、理想的就業機會等。必須提前想到這些并堅定信念,有了對困難充分的認識與心理準備及無利潤時經營所需的資金后才可以從容應對市場變化。
3、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行業
首先這個行業的核心技能要是自己所擅長的或了解的,很多創業者只顧著挑選賺錢的行業,卻不考慮是否適合自己。其實,在任何賺錢的行業也都有賠錢的企業,在夕陽的行業中也有賺錢的企業,決定結果的因素是自己是否在所在行業具有核心優勢,包括經驗、資源、技術等。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客觀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可以大大地提高成功的幾率。
4、謹慎用人
一個合格的員工或合伙人要具備三項標準:第一是正直的人品,第二是專業技能,第三項則是工作熱情。正直的人品是選人的基礎,很多創業者都以專業能力為考核員工標準,其實,人是企業的基礎,是根本,品行不良的員工會對企業造成難以想象的損失,所以用人的最基本原則就是選擇具有正直人品的人。其次才是專業技能,而最后一個,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員工要有很高的工作熱情,這是對員工更高級別的要求,因為一個具有很高工作熱情的員工通常擁有堅定的理想與價值觀念,這樣的員工所能創造的價值將比三個消極的員工所能創造的價值更多。
用人選人一定要謹慎,發現員工不適任就要果斷裁減,因為往往遷就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如老板發現某員工不積極工作,只是在混飯吃,因為礙于其是老員工,手中又有一些客戶資源,便沒有開除他,只是予以了警告,但沒有任何成效,反到使這名員工嫉恨在心,在員工與客戶中散步各種負面信息,挑起勞資沖突,當老板決定將其開除時,其已經在客戶及員工中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用人要慢,仔細挑選,但裁人要快,避免其造成更大的損失。
5、建立明確的規章制度
必須在招募員工前制定好公司章程,條目不要太多,不可留于形式,要根據企業自身特點與需要進行制定,切忌隨意搬來一個其它企業的章程套用。章程要嚴明、合理,這是企業的管理基礎,企業在建立之初要在法度為基礎的前提下,更多地采用親情化管理,這樣容易調動起大家的工作熱情,這對剛起步的小企業很有效果。但前提是一定要在有明確合理的章程的基礎上實施親情化管理,否則很快就會亂的一塌糊涂。
6、不可落入盲目擴張的陷阱
當企業剛剛步入正軌,甚至還沒有步入正軌時很多創業者便開始追求快速擴大企業規模,認為企業做大了,就是做強了,其實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大和強有時恰恰是成反比的。一些煉鋼鐵廠,有幾萬名員工,算是很大了吧?但經營上卻是虧損的;google與雅虎曾經都是只有十幾名員工的公司,卻創造出過億的利潤,即使是現在規模也不大。所以要從企業做大的迷思中走出來,追求企業最小化,市場的最大化。在開創事業時不可把資金花費在一些花架子上,也不可無計劃地消耗資源,爭取以小的資金投入,少的人力投入,博取更大的利潤,以做大市場,做精企業為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