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在廣州做四號線地鐵站萬勝圍轉地鐵八號線的時候,當扶梯直接送到八號線站臺的時候,許多人都是直接停留在扶梯不遠處進行等車,這個位置剛好是列車車廂中間。這個時候,我都會多走兩步,要么走到車頭的位置,要么走到車尾的位置。因為車頭車尾位置人比較少,有位子坐。如果在車廂中間等車的話,不僅上下車要擁擠,而且還可能沒有位置坐。
我時常在想:車廂兩頭一般都是人員較少,座位寬松。為什么中間位置人多,沒有位置做,但還是有那么多人擠在中間位置等列車呢?其實我發現“是否多走兩步”在社會上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早上上班的時候,如果早起十分鐘,可以不用擠公交,輕輕松松有一個位置坐,交通也不擁擠,到達公司準時準點。但是如果晚起床十分鐘,通常要擠公交,沒有位置坐,還時刻擔心因為交通擁擠,到達公司的時候會遲到而罰款,但是公司內部,還是有很多人晚起床十分鐘。
到達公司以后,如果你比別人“走走兩步”,提前到達,那么可以提前準備,安排一下今天的工作日志,按照輕重緩急,安排自己的工作,提前準備報告給上司。一旦上司來了之后,就可以立刻匯報工作。但是,如果匆匆忙忙到達辦公室,結果就是手忙腳亂,領導不會給好臉色,而且立刻安排的工作會打亂自己的工作節奏,導致整個一天都是匆匆忙忙,雖然忙忙碌碌,但是效率低下。
在工作中,你做好準備,優化自己的工作方式,“比別人多走兩步”,比如:利用便簽提醒上司,利用表格計劃好自己的工作,利用時間表來要求自己必須完成工作,你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而更多的人卻把工作做到了“八九分”,雖然短時間內工作成果相差不大,但是日積月累之后,“多走兩步”的同事顯示出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上司的認可,領導的表揚。
在部門會議中,“多走兩步”同事總能提前到達,準備好筆記本,找好位置坐下來。而有些同事匆匆忙忙,趕到現場,發現沒有帶筆記本,無法記錄,結果就是會是開了,但是內容沒有記下來。在下一步工作中,“多走兩步”同事根據會議紀要,做好領導安排的工作,及時做好工作規劃,并利用管理工具安排好時間表,按照規定時間進行匯報工作。而那些“少走兩步”的同事,沒有記錄工作內容,無法規劃,到最后領導安排什么做什么,疲于奔命,結果就是被工作牽著走。
為什么要“多走兩步”呢?
因為對于社會上大多數工作人來說,80%的水平是停留在中間水平,10%位于末尾,10%位于前列。也就是說,80%的工作人都會把工作完成的八九不離十,外行人看起來,覺得還不錯。但是這些人不會想著如何去優化自己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而處于前列10%的工作人,他們是社會的精英階層,剛剛進入社會的時候,他們的工作能力與80%并無差別,但是,在工作中,他們正是比別人“多走兩步”,安排工作方式,不斷提升工作效率,因此,長此以往,他們的能力就會顯現出來。中間水平的80%工作人還是停留在“一般可以”的階段,結果就是無法進步,難以成為精英階層。
其實,我們作為社會上的一份子,前途與命運都是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我們是否能夠比別人“多走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