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的職業,沒有你想象的那么不堪
去年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遇見一位好久不見的高中同學,寒暄了幾句,他說:“搞了半天,你的主業是財務培訓啊。”我哭笑不得:“不然呢?你認為我靠什么維持生計呢?”他詫異地看著我:“你不是在寫作嗎?我一直以為你是個自由職業者吶。”
我曾經確實想過做一名自由職業者,但如今,我對這個問題有了重新的思索。
先分享個故事。
有一對兄弟,因家里條件不好,哥哥就早早地開始工作,拿收入供養弟弟讀書。兄弟兩個都知道:只有讀了書,見了世面,才能過上好日子。最好的結果莫過于弟弟學習好,最后上了大學賺了錢,對哥哥很感恩,一家人和睦相處。
當然不排除這樣的可能:弟弟在讀書的時候,就對哥哥很嫌棄,所以哥哥就沒有動力,也不想工作了,他也想讀書,結果兩人都沒有讀上書。
還有一種更糟糕的情況就是,哥哥早早把弟弟叫回來一起工作,結果弟弟只能打雜,到后來兩人都沒有過上好日子。
貧寒之家代表的就是諸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面臨的資源匱乏的現狀,因為資源匱乏,所以我們沒有任性的資本,玩不起更輸不起,我們的父母更不可能給我們個幾十萬讓我們開個公司玩玩,因為在普通人這里,幾十萬相當于父母的全部身家。
這個時候,那個懂事的大哥代表的就是我們的專業,我們的職業,它或許看起來絲毫不起眼,但能養活我們自己;而被寄予了無數期望的小弟,就是我們的興趣,每每想起來就足以讓我們激動不已,但遺憾的是,他還太弱,并不足以養活我們自己。
以我的情況為例,雖然財務專業不是自己第一志愿,談不上熱愛談不上厭惡,但它就是身兼重任的哥哥,這十幾年來,我是依靠這份專業和職業活了下來,而那個弟弟,就是我的愛好寫作,在主業的支持下,也漸漸有了成果,從一份簡單的愛好變成了一項拿得出手的能力。
在外人眼里,我是一個挺能折騰的人,不論是從企業出來從事培訓行業,還是業余時間寫作抑或咨詢,他人眼里的我儼然是一名“斜杠青年”,但如果我告訴他們,其實這沒有什么值得羨慕的地方,因為就寫作來說,我一直堅持了七年,這期間我也反復問我自己一個問題,到底是什么在推動著我做這件事情?
深挖之后的結果,我發現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其實我在寫作方面并沒有什么天賦可言,今天讓很多人羨慕的成績,無非出自兩個字,堅持。
二、堅持的背后,是社會認同
因為堅持,所以取得了一點成績;因為這些成績,所以才有了外界的認可和鼓勵——慢慢地,這形成了一個循環。
而推動這股堅持背后的推手,就是社會認同。
如此,這個問題漸漸浮出水面,做自由職業也好,還是繼續上班也罷,站在這個角度而言,并沒有什么不同,甚至,自由職業的難度只會比現在更難。
這么多年的嘗試與磨礪讓我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說出來一點也不神奇,其實我們人生中很多決定就和投資決策如出一轍,那就是,你能過上怎樣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的風險偏好。
如果你是一個喜好風險的人,你認為人之一生就該活得暢快淋漓,你會孤注一擲走一條你認為正確的路,這條路成功也好失敗也罷,你都做好了承擔一切后果的準備,在這條路上,有很多人同時出發,但成功者不過是百之一二,而這少數成功人就是輿論及媒體鼓吹的社會楷模,成為社會大眾學習的典范。
如果你是一位風險中立者,你不喜歡安穩但也不喜歡完全失控,你希望把人生的風險掌控在自己手中,這個時候你就會選擇一條新的道路,比如職業組合,你會在從事主業的同時,刻意培養一份愛好,將這個愛好發展成為自己突出的能力,增強自己面對未來的抗風險能力,成為一個不慌不忙、處亂不驚的人士。
如果你是一位風險厭惡者,你會非常討厭風險,選擇安穩之路,希望一份職業做到老,不要有太多的波動,這個時候,學個一技之長、考公務員就成為不二之選。
在職業選擇上,沒有對錯之分,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看法和偏好,選擇了今天的職業道路。
三、站在“自由職業”回望今天的職業,你會發現諾大的自由
這一點,是我去年利用業余時間做職業咨詢以來,感觸最深的一點。
曾幾何時,我做夢都想做一名自由職業者,后來在輔導學員就業的過程中,我系統學習了職業規劃的課程,漸漸成為一名兼職職業咨詢師。
剛開始我感覺很新鮮,白天上課,晚上和周末時間給他人做咨詢,再擠出時間撰文,忙的倒也不亦樂乎。
可漸漸地,我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不自由”。
首先是時間的不自由。
作為職業咨詢師,你需要就他人的時間,不得不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集中全部精力完全投入,一次咨詢通常需要持續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做完會有一種被掏空的感覺。
其次是過程的不自由。
作為一名職業咨詢師,你無法挑選你的客戶;另外我們的職業咨詢也并不是簡單的閑聊天,我們需要提前閱讀對方資料,做個初步診斷,然后再制定咨詢方案,進行步步推進,根據來詢者的狀態,再做些調整。
而最讓我們咨詢師頭疼的,當屬對方漂浮不定的情緒。
在我經手的咨詢中,絕大多數來詢者都是能夠跟隨咨詢師的步伐和提醒,安撫好自己情緒的,但不排除遇到情緒頗為不穩定的來詢者,稍微一個不如意就會出言不遜,謾罵詆毀都有,然而話說回來,正是因為這些挑剔的客戶,才讓我們日益強大,這也是我后期組建咨詢師團隊的重要動力之一。
最后,世間事都有得與失,沒有無緣無故的自由。
比如,組建了咨詢師團隊之后,我需要多和其他咨詢師進行溝通與交流,這些時間加起來會比我一個人做咨詢的時間更久,但唯有如此,通過和其他咨詢師的互補,才有利于進一步提升,不至于我一個人單打獨斗;同時,在處理對方情緒方面,我還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也唯有多去磨礪,才能繼續成長;另外,通過這一年來給他人做咨詢包括梳理,我漸漸地把自己理清楚了,也更明確了自己需要做什么。
如今站在新年之交回望如今的主業,我有了截然不同的發現。
首先,毋庸置疑,我現在的主業也承擔著助人的社會功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的主業是一名財務培訓師,面對的是那些渴望學個一技之長的人群,如何把財務知識通俗易懂地傳達給他們,最終讓財務成為他們的立身之本,是我光榮的使命所在。
其次,我需要繼續在主業上提升,爭取今后給更多需要的人提供更專業的幫助。
除去職業咨詢,我還希望今后能給企業提供專業的財務咨詢,所以,提升專業水平和能力是我2017年的重中之重。
最后,想要做成大事,單槍匹馬遠遠不夠,要開闊心胸,成就他人。
細細算來,在公司的平臺上,我有塑造個人品牌的自由,我有課余時間休息的自由,我有利用業余時間充電學習的自由,我更有盡力做好本職工作的自由,將工作進一步精細化深入化,讓學員有所收獲。
四、所有的不自由,都是因為能力不足
不論在職場,還是在自媒體領域,背后的核心還是人,如果一名自媒體人自己不努力不成長,這樣的一個訂閱號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同樣地,作為一名職場訂閱號的博主,如果我都不去經歷職場的苦難與磨礪,又如何能給到他人實質性的啟發與幫助呢?
過去的一年,因為我有一份主業,所以我可以很優雅地拒絕了很多粗俗的廣告,我明白,這都是主業給我帶來的便利與底氣,倘若沒有這份主業撐腰,在沒有現金流入的前提下,我又如何能堅守自己的底線,給自己給他人更多的助益呢?
漸漸地,我更加明白了一個道理,一篇文章,不貴辭藻與形式,貴在一份獨立的思索以及傳遞出去的能量。
還記得去年,很多人為公眾號平臺引流的現象感到焦慮不安,但在我看來,這份平臺不過就是一個媒介和工具,有興盛也必有衰落的一天,而唯一不變的,是在這些平臺上辛勤耕耘的作者們,他們在這里累積了自己的能力與知識儲備,而讓讀者愿意買單的,正是文字背后的思索、知識以及啟發。
我很欣賞三公子說的一句話,那就是——
“有能力的人,換個渠道照樣活的風生水起,沒有能力或者耗盡能力的人,失去了渠道就失去了一切。”
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對自由的渴望,但我更看中追尋的過程,它是否踏實,是否讓我心安,以及,是否讓我感到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