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手機號用了10多年,沒換過!
1
前幾天跟一個朋友聊天,說到手機號碼,這個30來歲的中年男就說:
我這個手機號用了10多年,沒換過!
表情那是相當得瑟。
哎,這就有點意思了,不就是個破手機號嘛,這么牛哄哄干啥。
確實啊,大家通常都覺得,一個手機號用很多年的人,似乎更靠譜,更值得信任。
真是這樣嗎?
像我這么認真的人,絕不放過一個思考的機會,下來后,我仔細琢磨了一下。
我覺得,一個人值不值得信任,不能光靠手機號用多久來判斷,但是如果我們就拿這一個因素來看,其實里面還是有些學問的。
2
這個事兒吧,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商業概念:品牌資產。
什么叫品牌資產?
這概念最初來自品牌戰略大師,凱文·凱勒的《戰略品牌管理》。
意思是,消費者在心目中怎么看待一家企業,而且因為這種看法,心甘情愿多花錢。
注意啊各位,一定要因此多花錢,這種看法才能叫“資產”。
比如,蘋果在大家心里,就是“創新”“顛覆”“高逼格”的代名詞。
特別喬布斯時代,蘋果手機就是要比其他手機多賣上千塊錢,大家能接受。
說到特斯拉電動車,我們想到的詞匯是“科技感”“潮流”,所以特斯拉敢賣那么貴。
反過來,同樣制造電動車的比亞迪,就沒有給我們類似感覺,你價格低,那是應該的嘛。
而最近兩年火得不行的華為,就更不得了。
這兩年因為美國制裁、中美貿易戰,華為幾乎成了“中國高端制造”“中美貿易戰橋頭堡”的標志(雖然任正非極力否認)。
所以,中國消費者對華為手機的高價還是很買賬的,感覺是在支持民族企業。
好了講這么多,跟我們普通人有啥關系?
當然有關系啦,因為我們每個人也有“品牌資產”。
你在別人心里是個什么樣,讓人家愿意做對你有幫助的事,就是你的品牌資產。
3
品牌資產越高,別人就越認可你,信任你,你就越容易成事兒,越容易成功。
這個道理很好理解。
那么,怎樣才能擁有高品牌資產呢?
凱文·凱勒在《戰略品牌管理》中就說,品牌資產的建立,有一個最關鍵的條件:
很長很長的時間。
大公司logo的變化,就最能說明問題,你看看周圍大公司們的logo,有什么發現?
答案是,幾乎所有logo都很少變化,即使有變化,也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略作調整。
舉兩個例子。

上面這個我們很熟悉,星巴克,它最初的logo設計,源于16世紀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傳說中的雙尾美人魚。
你看從1971年創立,到2011年最后一次改版,logo的元素并沒有大的變化。

剛剛提到的華為,從最初15瓣花瓣的“菊花”,到現在“切成8塊的蘋果”。
logo風格雖有變化,但元素延續下來。
為什么大公司們,絕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logo?
因為,在漫長的歲月里,logo就是一家公司最大的品牌資產啊。
像你某個老同學臉上的美人痣,任光陰飛逝,同學會上見痣如見人,一眼就認出來。
要是有一天logo讓消費者認不出來,品牌資產會大幅縮水,消費者就不會再為你買單了,也難怪大公司們的logo舍不得變來變去。
好了好了,終于要說到我們的正題了。
為什么一個手機號用很多年的人,更靠譜,更值得信任?
一樣的,因為時間啊。
4
你認識一個人,在一個很長很長的時間段里,ta都沒有換手機號,這意味著什么?
首先,ta不會欠人家很多錢不還,不擔心別人催債;
其次,ta不會欠太大的人情,沒做過什么虧心事,不擔心接到麻煩電話;
再一個,這樣的人一般生活都比較穩定,隨時隨地你想起ta,都可以直接一個電話聯系到。
一句話,ta們在意自己的名聲,在意自己的品牌資產!
用文藝點的說法就是,比較“愛惜羽毛”。
這種人當然更可能靠譜,值得信任了。
其實啊你發現沒有,世界上很多平凡事,一旦跟很長很長的時間掛鉤,分量就會變得很重很重。
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來結尾吧。
200多年前,德國小城柯尼斯堡有一個怪老頭,他清晨起床,上課,寫作,待客,一直到下午4點整,準時出門散步。
天天如此,年年如此,4點出門散步的習慣雷打不動。
小城居民看到他,都掏出表來對時間。
有一次這老頭看盧梭的《愛彌兒》上癮,忘了出門散步,搞得大家一片混亂,都以為教堂敲錯了鐘。
這個怪老頭,就是德國哲學家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