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大滅絕罪魁禍首是基因突變
來源: 作者: 時間: 2005-06-06
眾所周知,在6800萬年前曾發生一次物種大滅絕。其實,科學家還提出過:每2500萬年至2600萬年,就會出現一次物種滅絕。但對于物種大滅絕的原因,科學家的看法不一。有的認為是天外來客與地球碰撞,有的則說是火山大爆發釋放出的灰燼遮住陽光,導致地球溫度降低等。最近,波蘭波茲南大學物理學家亞當斯·里坡維茨在專業雜志《物理評論》上發表論文提出了新見解:物種大滅絕的罪魁禍首是,基因突變產生超級肉食動物。
亞當斯·里坡維茨首先建立了一個描述各種較大肉食動物如何彼此爭斗占領各自生活空間的數學模型,并在計算機中進行模擬、計算。他發現,一般而言,中等身材的肉食動物主宰這一競爭場面,但是一旦出現基因變異,產生了特別大的超級肉食動物后,這些超級肉食動物不僅會消滅所有本就是它們口中餐的弱小動物,而且也會殺死眾多比它小的肉食動物,最后導致食物短缺,破壞了“食物鏈”,影響了自身的生存,等于自掘墳墓。
根據亞當斯·里坡維茨的計算,物種滅絕周期的長短取決于基因突變的速率:如果基因突變的速率大,滅絕周期就短,反之亦然。
亞當斯的理論目前只能是一種假說,雖然一些科學家贊同他,但也有科學家表示不同意。例如,德國圖賓根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漢斯·烏爾里希·弗萊茨施內爾教授就認為,科學家目前還沒有發現在一次物種大滅絕開始之前出現超大型肉食動物的證據。
上一篇 | 拯救瀕危種群 澳科學家欲培育試管鯊魚
下一篇 | 湖北:人工放養5萬尾魚苗 補充長江淡水魚資源
一周熱點
- 2022-06-21會議啟動通知|2022(第十八屆)畜牧飼料科技與經濟高層論壇將于7月13-15號在重慶召開
- 2022-06-212022年5月份肉雞市場形勢分析—產量保持減少趨勢,市場略有好轉
- 2022-06-21天邦股份擬更名為天邦食品 10億轉讓史記生物股權
- 2022-06-21美國股市低迷是否會影響大豆、玉米市場?
- 2022-06-211-5月我國大豆進口3803萬噸,玉米進口1139萬噸
- 2022-06-17產能持續去化,生豬價格重心有望上移
- 2022-06-17全球大豆的定價由誰掌控?
- 2022-06-17楊寧:中國正從雞蛋生產大國向生產強國轉型
- 2022-06-17美聯儲加息落地 豆粕后市是否可期
- 2022-06-16論道畜牧生物產業未來—走進科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