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戰“疫”形勢下肉雞產業困境
1、 生產要素配置
人力不足,不能及時上崗復工
生產資料供應不暢:雞苗、飼料、獸藥等;
流動資金緊張
2、 原料/產品市場
雞苗/飼料原料價格;
雞產品上市受阻、消費市場疲軟
二、戰“疫”形勢下肉雞飼料營養技術策略
前提:有雞、有料
情形一:延長飼養時間,控制飼料喂養成本 保“上市”
對策:調整配方營養水平/限制營養攝入量
適當降低日糧配方的營養水平,尤其是有效能、粗蛋白/氨基酸、鈣磷等養分含量,配制營養濃度低的日糧。
要點:
(1) 析因法確定營養供給;優化有效能與可利用氨基酸;
(2) 優先滿足生長早期營養需求,確保免疫與消化系統的正常發育;中后期的營養滿足程度彈性較大;
(3) 適度降低后期日糧有效能/粗蛋白含量,以免過肥;
(4) 適度調整光照制度。
情形二:飼料原料短缺,原料供應結構變化 保“營養”
對策:調整配方原料組成
(1) 同類營養源原料間代替:豆粕與棉粕等其它餅粕、磷酸氫鈣與骨粉、不同油脂之;
(2) 添加劑與大宗原料間替代:植酸酶與磷酸氫鈣、工業氨基酸與蛋白飼料(低蛋白日糧配方)…;
(3) 充分利用廉價的非常規飼料原料資源。
要點:
(1) 不存在等量替代可能性,任一原料用量變化應改變配方;
(2) 生長節點適用性:易消化的優先用于肉雞生長早期;
(3) 原料中養分的生物可利用性:以可消化/可利用為基礎配方。
情形三:飼用抗生素退出、飼養周期變長、疾病風險加大 保“安全“
對策:增強肉雞免疫抗病力
(1) 加強腸道屏障與免疫營養:功能性營養素、非營養性添加劑;
(2) 發酵生物飼料
(3) 養好種雞,改善雛雞質量。
要點:
(1) 保障飼料衛生,健全生物安全體系,實施“清潔養殖”;
(2) 平衡適度免疫穩態與營養代謝,優化飼料轉化率;
(3) 日糧與飲水途徑并舉。
情形四:優化飼料成本,改善養殖效益 保“效益”
對策:精準營養
(1) 原料養分含量及其生物效價參數精準:精準評價
(2) 肉雞營養需要量參數精準:品種、生理階段和生產目標特異性
(3) 精細飼料生產工藝與過程:適宜加工工藝參數
(4) 精準飼喂:采食量精準
要點:
(1) 精選優質原料,科學合理選用少用添加劑;
(2) 基于全產業鏈價值優化飼料配方,優化投入產出比。
(本文整理自博亞和訊舉辦的“戰役保供 體系在行動”網絡直播課,2月26日11:00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營養與飼料崗位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咼于明教授的直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