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肉鴨溫度與通風管理
晴空不知夏已去,飛雨方覺秋日寒。
近期一場強降雨,氣溫快速下降,果真是一場秋雨一場寒,不穿秋褲腿冰涼。
很多朋友問現在這個季節,鴨棚如何做好通風與溫度的管理。
這個問題我想說從兩個方面聊一聊。
第一:溫度的整體控制策略。
現在剛剛入秋,中午溫度依舊不低,而傍晚后由于地面積溫不夠,地表溫度會下降的比較快速。這個階段,早晚溫差比較大,特別是傍晚4點多-7點這塊,溫度下降的較快。馬上到白露節氣,凌晨會出現凝露,露水的出現會導致溫度下降的更快下降的更低。
咱們可以把全天的自然溫度變化分成幾個階段來看一下:
升溫階段
早7點-9點:這個階段外界溫度還是比較低,隨著日照的加強,溫度開始緩慢上升。且濕毛的鴨子體表水汽在逐步散失,水汽蒸發會帶走鴨子體表的熱量,此時鴨子體感溫度并不高,甚至會低于實際溫度。因此這時通風量不宜增加過快,避免鴨子被風直吹導致體感溫度過低引發風寒感冒。此時應緩步增加通風量,待鴨子體表干爽后再大范圍通風換氣。密閉棚風機仍以時控為主。
上午9-11點:這個階段日照已經較強,濕度下降較快,外界溫度快速上升。此時通風量應跟隨外界溫度的上升進行增加,可逐步調整為大通風。密閉棚風機可由時控轉換為溫控。
高溫階段
上午11點-下午4點:這段時間是全天溫度最高的時間,常在27/8度,甚至30度以上。此時鴨子的身體進入高溫散熱狀態,呼吸及循環都會比較快,呼吸系統呈大部分打開狀態,呼吸幅度較深。
此階段咱們通風還是以降溫為主要目的,加大通風量,簡易棚可適當使用風扇,密閉棚可適當提高風速來降溫。當外界溫度過高是甚至可以使用水簾來降溫。
降溫階段
下午4點-晚10點:這個階段外界溫度快速下降,但濕度還沒有起來,體感溫度隨著外界溫度下降而下降。此時應隨著外界溫度的下降逐步縮減,若外界風比較大應提前減少通風面積。控溫方式逐步由溫控轉換為時控。
低溫階段
1點-6點:后半夜至凌晨是全天溫度最低的時候,但此時的溫度相對低而穩定,但濕度會比較高。這個階段保持溫度平穩的情況下應適當增加通風量,以盡可能的改善空氣質量降低濕度,避免悶棚、濕毛的情況發生。刮北風的凌晨要特別注意通風口的大小,可減少迎風面風口以避免涼風直灌。
秋季早晚溫差較大,白天管理類似夏天,晚上管理像冬天,鴨子的身體一天內狀況轉化幅度較大,導致鴨子抗病力普遍不強,外界病菌較活躍。是疾病易發的季節。特別注意經歷一晚上小通風量捂棚后凌晨快速加風導致的風寒感冒較多。
第二:管理不良后的處理策略
這個季節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通風節奏掌握不好,導致的鴨子風寒感冒。以及個別朋友過分謹慎,特別是后半夜不敢通風出現悶棚,導致鴨子流淚瞎眼,甚至爆發漿膜炎及病毒病。
當出現受涼感冒后,咱們一定是先調整通風量與風口,把溫度控制好了,甚至要控制的高一點。單純的受涼感冒,咱們把溫度控好了,用點益牧海能或熱度康,大部分都是能恢復過來。
如果受涼時間比較長,或者降溫幅度過大,鴨群很快會出現流鼻涕、甩鼻、流淚、甚至嚴重高燒的狀況。出現這種狀況就比較嚴重,應盡快使用風感康來治療,避免繼續發展,出現細菌和病毒的感染。
其實鴨子并不怕冷,對低溫的抗性較強。它怕的是溫差,特別是短時間內大幅度的溫差,且受寒后體溫遲遲得不到恢復補充或反復出現的溫差。這種反復。直接導致鴨子自身體溫調節功能跟不上環境變化節奏,出現強烈的冷熱應激,神經及分泌系統混,導致機體免疫崩潰而發病。
遇到這種環境不穩定的狀況真的用啥藥也沒用處。溫度穩定是基礎,藥物是補丁。風寒感冒的處理策略就是:保溫,營養,再進一步使用風感康+漿膜炎藥超出這三步后其實病癥已經超出了單純風寒感冒了。
出現捂棚通風不良時,棚里空氣質量比較差,氨氣較大,對鴨子的眼結膜有較大刺激,容易引起結膜炎出現流淚滲出物增多的現象。這種情況要及時通風換氣,排出氨氣,大群及時使用漿膜炎藥物來防治繼發感染。個別流淚嚴重糊眼的可以用眼藥水沖洗眼睛后單獨飼喂。氨氣能及時排出的話,大群很快便能恢復。
養殖實踐中應急情況較多,每個棚、每個地區都有其特殊性。如果養殖朋友有養殖管理、疾病用藥方面的問題,可以加下方筆者微信,幫你拆解管理、確定病因、推薦用藥,以解決養殖困擾。
一周熱點
- 2022-09-09關于再次延期舉辦2022中國飼料工業博覽會的緊急通知
- 2022-09-092022年各主產省大豆產情及氣象形勢分析
- 2022-09-092022年我國玉米產業發展及市場形勢展望
- 2022-09-08海關總署:8月份中國大豆進口量同比降低24.5%
- 2022-09-072022年新季國內玉米市場分析與展望
- 2022-09-05玉米上躥下鐵 新糧上市后還會深跌嗎?
- 2022-09-05局地新豆收購價高達6000元 什么情況?
- 2022-09-05黑海聚焦:烏克蘭谷物出口加快 而俄羅斯小麥出口步伐遲緩
- 2022-09-019月份豆粕展望:大概率維持高位運行
- 2022-08-31中國大豆擴種見成效 USDA調低中方需求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