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稱,根據初步數據,世界剛剛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周。分析指出,這或許對全球糧食產量造成不利影響,如果用電、能源價格也出現升高,將導致農業基礎供給要素價格上漲,從而帶動全球農產品價格上漲。
國際方面多個糧食生產大國收到天氣沖擊
今年夏季以來,持續的極端高溫和干旱主導了北半球大部分地區的天氣狀況,多個糧食生產大國因極端高溫干旱天氣受到影響。干旱給美國春小麥作物帶來壓力,其今年累計降水量比10年平均水平低36%,是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在此之前,由于冬季延長,播種季節被推遲,這導致美國春小麥種植面積達到1972年以來的最低種植面積。同時,美國的玉米和大豆正在遭受極端高溫天氣的烘烤。
美國農業部近期將發布7月份供需報告,這關系到玉米單產調整與否。近10年來,美國農業部通常不會在7月份調整玉米單產,但是考慮到今年整個中西部在作物生長早期出現干旱,美國農業部很有可能調整玉米單產。歐洲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西班牙小麥作物生長遇到了春季旱情的嚴重影響,60%的農業地區超過350萬公頃的農作物由于極端干旱遭受“不可逆轉的損失”。德國農業合作社協會在最新報告中預計,受干熱天氣影響,德國2023年所有類型的小麥作物產量將同比下降2.9%,至2187萬噸。法國農業部門將2022/2023年度法國對第三國的軟小麥出口調低10萬噸,從5月份預測的1030萬噸下調至1020萬噸。歐盟作物監測服務機構MARS近期也下調了歐盟今年糧食和油籽作物的平均產量預測。此外,南半球的農作物產量也受到了極端天氣的影響。澳大利亞農業及資源經濟和科學局(ABARES)預測,澳大利亞2023/2024銷售年度小麥產量可能從創紀錄的水平下降34%至2620萬噸,大麥產量將下降30%至990萬噸,預計這將給出口帶來壓力。干燥、普遍溫暖的天氣幾乎主導了巴西所有主要農業區,目前,超過60%的二季玉米已灌漿至成熟。干旱不僅會導致糧食減產,更為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提供了支撐。受關鍵產區惡劣天氣導致作物減產的擔憂升溫,國際小麥、玉米、大豆期貨開啟了新一輪漲價行情。今年以來,與惡劣天氣相關的事件已經推高了部分農產品的價格。分析指出,糧食價格波動會引發市場失衡,擾動各國國內和國際貿易活動,影響糧食供應量,同時影響到豆粕、玉米等農產品價格,相關農產品價格快速沖高,顯著提振下游飼料價格。夏季本就是畜禽產品消費淡季。面對飼料成本進一步抬高,養殖企業面臨著更大的經營壓力。
國內方面干旱導致農產品價格進一步上漲
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分析師劉棟、方平指出,厄爾尼諾對我國影響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所謂的“南澇北旱”,另一方面是會導致冬季偏暖,甚至出現暖冬。長江中下游地區易形成多雨,洪澇發生風險大增,而黃河及華北地區則少雨并形成干旱。目前玉米處于生長階段,高溫對供應影響有限,當前市場主要靠玉米存糧及其替代產品供應市場。東北產區受區域糧源價差增加,部分貿易商有糧源外調,部分加工企業庫存減少,剛需補庫意愿增強,為了防止低價糧源調出,本地深加工企業不斷提價,玉米現貨價格重心上移。華北黃淮產區基層玉米流通持續縮量,東北糧流入供應不足,貿易商受小麥價格偏強,挺價情緒轉濃,本地玉米消費水平一般,由于深加工庫存不斷消耗,多地深加工企業被動提價。
對于玉米市場后續走勢,劉棟認為,5月中旬以來,玉米價格經過持續上漲,預計貿易商出貨積極性增強,短期價格有調整的需求。鑒于當前貿易商環節庫存較低,7月份預計下調空間有限,進入8月份預計玉米價格逐漸進入季節性下跌的節奏。不過,市場對于豆粕價格未來走勢有較強看漲預期。方平表示,今年北半球高溫的天氣使得美豆開局不利,優良率持續偏低,單產和產量也大概率不及預期。2023年下半年豆粕價格重心將整體上移,與上半年價格重心下移形成較大反差。在全球厄爾尼諾的天氣背景下,市場對大豆的減產預期將逐步升溫,這將抬升豆粕的成本端,在產量不明確的三季度和四季度,天氣因素或對豆粕價格形成支撐。
原料價格直接影響飼料價格上漲
玉米與豆粕作為飼料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原料,價格波動直接影響飼料成本,而在原料上漲的時候,飼料企業主要還是通過價格的調整進行應對。
經歷一段時間的市場弱勢,近期,國內如新希望、海大、通威、安佑、大北農等大部分飼料企業均發布飼料漲價函,其中畜禽飼料漲價50元~150元/噸不等,水產飼料漲價100元~1000元/噸不等,漲價幅度明顯。據Mysteel農產品自由數據監測養殖成本,近期自配料成本已上漲至3.3元/公斤,較6月初的3.1元/公斤漲幅達6.5%左右。頭均自繁自養標豬成本增加59元/頭,生產端壓力持續增大。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王凌云表示,進入7月份,生豬市場頭均虧損達280元-300元/頭,企業資金及成本壓力不斷增大,部分融資能力有限的中型規模企業已開始主動產能去化。受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上漲影響,不僅生豬養殖成本上移,禽類養殖成本均有提升。肉禽飼料價格在短短20天的時間連續上漲4次,飼料售價上漲180元~200元/噸,極大提升了肉禽的養殖成本;蛋雞養殖成本同環比也上升明顯。夏季受高溫多雨天氣因素制約,食品企業終端產品走貨不暢,疊加學校放暑假,團膳需求明顯減少,養殖需求端面臨集中縮減。需求不振的同時,今夏受飼料成本上移影響,養殖企業盈利水平再迎考驗。
來源:經濟參考報、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