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購仔豬的相關管理與預防
外購仔豬經常會發生藍耳、豬瘟、圓環、偽狂犬、副豬、鏈球菌、水腫等。最主要的原因是應激導致抵抗力下降,體內或者外界的病菌感染導致發病。反復捕捉、運輸,加之饑餓、環境改變、飼料改變、飼喂方式改變等,這些都是發病的導火索。發病過程往往由于應激,造成抵抗力下降,最開始表現腹瀉或者感冒等癥狀,接著體內病菌暴發或者外界病菌感染后發病。其中副豬、圓環、藍耳是罪魁禍首。因此,我們首先考慮的是盡量減少應激,其次考慮的是減少體內和外界的病原菌。運輸車輛使用前要反復消毒,但車輛內不能有積水,要干燥,注意保暖,防止運輸中過程中風速太大。外購仔豬到場之前,必須對隔離舍和舍內其它用具、地面嚴格消毒,消毒藥可選用20%的生石灰水、2%燒堿液或倍能凈。仔豬購回后在以后飼養過程中,每周必須帶豬消毒兩次,消毒藥可選用倍能凈或0.2%過氧乙酸。只有堅持消毒,才能減少疾病,保證豬只健康生長。1、欄舍必須干燥,無積水、積尿,無賊風侵襲,早晚要注意仔豬的保溫。如果仔豬打堆,則溫度不夠。2、外購仔豬到場后,根據大小、毛色進行分欄飼養。25kg體重的仔豬地面飼養,每頭建議占地面積0.7—0.9m2,每欄15—18頭,每欄不可飼養過多。3、剛進場的仔豬不要急于投喂飼料。首先,要保證仔豬有充足干凈的飲水,最好采用鴨嘴式飲水器喂水,注意飲水器其高度和角度。另外,可在在飲水中添加一些抗應激藥物,因為仔豬經過長途運輸和場地更換,應激較大。待其休息后,再逐漸飼喂少量全價飼料,第一次切不可投料過多,否則仔豬因為暴食而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腹瀉。以后根據仔豬的吃食情況逐漸增大,增到正常飼喂量。25kg的仔豬正常情況采食全價配合飼料2.0—2.5kg/天。在豬群穩定的情況下,做好豬瘟,偽狂,圓環,等重要疫苗,但要根據自己場所在地方疾病的流行情況,可考慮接種仔豬副傷寒疫苗,根據季節的情況做好五號病,流行腹瀉等疫苗,但接種要在購買2—3周后進行。 因為地面飼養,如果衛生條件差管理不善,仔豬易感染體內外寄生蟲。14-15天可用維伊靜全群驅蟲,7日后再驅蟲一次!1.外購仔豬入欄,先不喂料,給予足夠飲水,飲水中加入抗應激的保健藥,環節環境變化和運輸產生的應激,提高免疫力;
2.3天開始喂料,不能一次性給足飼料,采取少食多餐,之后逐漸加料至正常水平,根據豬場以往的疫病情況添加一些藥物,凈化病毒性病原,提高免疫力,減少應激性拉稀,及應激導致的副豬,鏈球菌等疾病,為仔豬打好基礎,增加對外界病原的抗病性。(資料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