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之前小麥的預期就不太高,但是令市場沒想到的是,湖北小麥剛一零星上市,就把麥價殺了個片甲不留。
去年湖北小麥部分地區還能夠得上1.3元/斤的邊緣,而今年直接連1.2元都入不了法眼了,直接跌到了1.16元、1.18元。
要知道小麥最低收購價也才1.18元/斤,這顯然是廁所里跳高——過分了。
雖然咱們之前也分析過,當前只是零星的小麥上市,沒有大面積收獲,再加上質量參差不齊,并不能代表主流行情。
但是情緒上一來,哪管你上沒上量,質量齊不齊的,再加上不少企業跟風壓價,小麥就這么墻倒眾人推了。
當前小麥收購價格已經跌到了1.24-1.28元/斤,但企業還在壓價。
而且不僅是新麥,連陳麥也受到了拖累,本來陳麥還等著坐地起價呢,結果也被拖累著下跌。
一時間,小麥跌得是一塌糊涂。
但是別著急,麥收這才剛剛開始。
有朋友肯定要說,你肯定又要說小麥的產情了吧,麥子沒落地之前,一切都為時尚早。
這只是一方面,但這回咱們不說這個事,說的是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呢?
小麥的需求變化。
別看現在企業壓價壓得猛,但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這兩年面粉企業之間的競爭壓力也是特別大,用現在流行的話說,也是“卷”得厲害呢。
為啥“卷”?
一方面是面粉加工行業門檻不高,前兩年麥價大漲,于是大大小小的面粉企業也增加了不少。
但市場需求就那么大,所以都是把蛋糕切了又切。
這也是為啥小麥價格一個勁兒地落,但是面粉卻沒怎么落價,因為大家都想保利潤。
保利潤就只能使勁壓縮成本,所以結果就是企業一個勁兒地打壓麥價。
但是另一方面,這也并不是解決競爭的根本出路,因為更大的壓力不是來自于成本,而是來自于市場需求的轉變。
之前大家一直在說面粉需求弱,面粉需求弱,其實弱一方面是恢復得慢,但另一方面其實是市場消費需求發生了改變,對高品質面粉的需求越來越多,對低品質面粉需求越來越弱。
所以這是很常見的市場倒逼供應端改革。
那么,怎么改?
那就不能光靠狠命壓縮成本了,得想辦法提高質量。
提高質量兩條路:一是靠技術,二是提升小麥品質,增加優勢小麥使用的占比。
說到這兒,是不是覺得很熟悉了?
沒錯,已經有企業就在這么做了。
前不久河北某大企業發布通知,為保證產品質量,暫不收購湖北小麥,并且還的提高優質小麥的使用占比。
瞧瞧,人家已經走在路上了。難道其他企業還想著要靠拼命壓低麥價去競爭嗎?
顯然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只能也回到提升面粉品質上來。
那么,問題來了,提高品質就要提高優質面粉的使用占比,換句話說,對優質面粉的需求就要增加。
而優質面粉是相對稀缺的,別說壓價,以后漲價可能都不一定搶得上呢。
所以,這才是令企業最頭疼的事。
而這個事很快就會發生,因為且不論新麥豐產與否,受晚熟期影響,不能大量使用,而且為了保障面粉質量,更要控制使用比例。
所以,陳麥的需求必然會增長,這只是時間問題。
此外,當前市場的目光都集中在新麥的產情上,或者說更多的是集中在新情增產還是減產上,而未來市場對優質小麥的需求會越來越多,所以更應該關注的是新麥的質量。
而這種改變也并不是企業愿不愿意的事,因為市場在倒逼,小麥市場的競爭正在從數量競爭轉向質量競爭,以質論價,優質優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