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豬企似乎已從上半年巨虧的“陰霾”中走出。據了解,三季度以來,超半數上市豬企凈利成功扭虧為盈。據統計,第三季度生豬養殖板塊凈利潤規模在113億元以上,這與第二季度31億元的虧損規模形成鮮明對比。接下來走勢會如何演繹呢?是不是又將走入新的豬周期呢?
豬價上行,豬企走出虧損
今年3月底,全國生豬價格觸底反彈,上漲勢頭開始顯現。7月上旬,價格成功翻身,隨后于8月份進入價格平穩期,9月份之后又拾漲勢。在豬價的高增下,各大豬企也終于走出虧損。
具體來看,溫氏股份在三季度成功扭虧。2022年第三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長52.61%至243.25億元,凈利潤更是大增158.43%至42.1億元。進而帶動公司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成功扭虧,同比增長107%至6.86億元。
而有“豬茅”之稱的牧原股份在前三季度實現營收807.74億元,同比增長43.52%,歸母凈利潤15.12億元,僅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就高達81.96億元,同比增長1097.41%。
此外,天邦食品、新希望前三季凈利增速也分別實現100%、40.41%。
進入下半年以來,生豬養殖行業不僅豬價上揚,銷量、產量均顯上升趨勢。多家頭部豬企的銷量均實現增長。其中,新希望9月銷售生豬116.7萬頭,環比增23.8%;天邦食品9月銷售商品豬36.89萬頭,環比增16.34%;溫氏股份9月銷售肉豬158.44萬頭,環比增5.34%;正邦科技9月銷售生豬67.95萬頭,環比增10.76%。
需求“旺季不旺”,生豬價格連續下調
進入11月份以來,豬價持續振蕩走低。五礦期貨表示,11月以來需求持續低迷是下跌的直接原因,而當前需求偏弱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進入冬季后,國內大部分地區降溫不及預期;二是疫情反復令豬肉消費能力下降。
雖然豬價已有所下滑,但從歷史數據來看,豬肉的市場批發價格仍處于歷史高位,截至11月20日,全國生豬均價23.99元/公斤,去年同期價格為17.32元/公斤,同比上漲6.67元/公斤,同比漲幅38.51%。
國家發改委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總體判斷,今后一段時間生豬豬肉市場供應有保障,價格有望保持相對平穩態勢,難以出現大幅上漲的情形"。
機構看好長期趨勢
對此,五礦期貨強調,供應端由于存欄基數的增加和前期增重豬的陸續出欄,環比會有一個逐步回升的過程,但由于前期去化超預期,整體的供應基調還是偏緊。需求方面,要看未來消費在節前的恢復程度,尤其是今年腌臘對價格的接受程度,如果消費恢復較好,未來豬價仍可能反彈,反之則走弱。
對于豬價走勢的長期趨勢,多家機構仍表示看好。招商證券判斷,豬價或仍未見頂,未來2-3個季度有望維持強勢,或帶動豬企繼續釋放盈利彈性。在東方證券看來,當前持續至明年一季度,豬價依然保持高位狀態,二次育肥的集中出欄和情緒變化或導致價格短時出現超調,但不會改變價格中樞。
來源:智通財經、農財寶典畜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