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豬價的持續下跌震蕩引發社會關注。“生豬和豬肉供給明顯高于上年同期,消費清淡、供過于求是導致豬價低位震蕩探底的主因。”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對記者表示。
朱增勇分析,從生豬出欄活重來看,今年以來生豬出欄活重均高于上年同期,出欄量和出欄活重均增加帶動豬肉供給量明顯高于上年同期。受豬價偏低運行,養殖戶近期普遍出現忍受“磨底”的表現,市場認虧出欄情緒轉差。總體上看,當前能繁母豬淘汰進程緩慢,生豬供應仍然較為充足。“從養殖預期來看,壓欄和二次育肥盡管一定程度上減緩下跌空間,但同時也延長了豬價處于低位的時間。”朱增勇表示。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不少市場人士認為,短期內,豬價或難以“破局”,市場仍將維持弱穩的基本面,由于消費支撐受限豬價調整空間有限。也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未來豬價大概率反彈,但反彈高度取決于這一輪去化力度。
河北的養殖戶張先生告訴記者,雖然豬肉價格沒有開始往上漲,還維持在13-14元/公斤的位置,仍相信豬肉價格下半年會有所上漲,尤其是能繁母豬存欄量跌到階段性底部之后。
不少養殖企業認為,目前這種生豬養殖虧損狀態不會持續太久,下半年的生豬市場有可能會價格上漲。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此前也明確表示,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近期有所回落,利于緩解養殖虧損局面。
對于中小養殖戶來說,如何在當前持續下跌行情下盡可能減少損失?“建議養殖戶適度淘汰低效能母豬、不要盲目補欄母豬以及賭后期行情,同時不要壓欄和進行二次育肥。”朱增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