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豬周期已歷時23個月,且已持續近一年的磨底震蕩。卓創資訊表示,在長期虧損的情況下,去產能的速度或由慢加快,此輪超長周期磨底現象或接近尾聲,新一輪的上漲周期或于今年上半年開啟。
01本輪豬周期仍然寬幅調整
自2022年4月開始,豬價開始出現震蕩上漲態勢,到2022年10月份時出現本輪豬周期的最高點,豬價達到28.62元/公斤,累計上漲16.36元/公斤,漲幅133.44%。此后進入下滑階段,并于2023年1月份結束本輪持續下降的過程,彼時最低點為13.78元/公斤,累計下降14.84元/公斤,降幅51.85%。自2023年2月份至今,價格進入頻繁震蕩階段,該階段目前的最低點為2024年1月份的13.24元/公斤,卓創資訊預計3月份或出現該階段的最低點。從盈利情況來看,本輪豬周期月度養殖盈利虧損的時長達到13個月,截至目前占比56.52%,與前兩輪豬周期的虧損時長占比相比分別高出46.11個百分點及33.12個百分點。
卓創資訊生豬市場分析師王亞男表示,與非洲豬瘟發生前相比,本輪豬周期的高低價差大、高點價格更高、虧損時間更長,原因如下。在非瘟發生之前,生豬市場豬周期相對規律,且價差多在10元/公斤以內。在非瘟發生之后,市場因豬病而導致的去產能速度快,后期補產能的速度亦加快,而豬周期產生的根本原因正是產能變化所導致的,因此在此情況下,豬周期有被縮短的跡象。但與上一輪相比,本輪豬周期的高低價差已有縮小態勢,而隨著近兩年生豬疫病防控技術的不斷升級,豬病對產能的影響程度逐步減弱,價格上漲過快的情況正在被弱化。與此同時部分謀利行為增加,價格波動更為頻繁,但豬價漲幅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
春節前后部分地方仔豬價格出現回暖,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得短時供應有增加可能,但對主線供應量的影響或較小,仍要關注能繁母豬決定的主線基調。卓創資訊調研數據顯示,自2023年5月份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量呈持續下降態勢,而根據能繁母豬后推10個月左右反饋到生豬出欄量上的規律來看,生豬實際可出欄量或處于持續減少狀態。隨著供應陸續減少,豬價磨底階段或接近尾聲。
王亞男認為,一季度生豬出欄節奏較快,該階段生豬供應量或較為充沛,3月份生豬市場或仍然處于供大于求狀態,價格或下降。而隨著去產能腳步的持續,能繁母豬實際供應量或加速收緊,供應量或由增轉減,價格有止跌反彈的可能,或開始低位上漲。三季度時產能或進一步縮減,供應對市場的影響繼續反應到價格上,行情或繼續上漲。
02節后生豬市場走勢如何?
受此前寒潮天氣和暴雪天氣影響,1月底豬價出現短暫拉升。多家上市豬企1月生豬銷售也出現回暖跡象,比如新希望商品豬銷售均價與溫氏股份毛豬銷售均價環比分別上漲1.84%和0.44%。
但這并不意味著節后的豬價同樣會延續這樣的漲勢,中信建投期貨養殖生鮮首席分析師魏鑫就表示,目前生豬產能處于大趨勢下的繼續釋放和小周期下的階段去化過程中。國內整體能繁母豬存欄較2023年初有明顯下行,但下行幅度有限,同時結構改善,生產效率有所提升;預計生豬總體存欄在年后會相比四季度有季節性的下滑,但總存欄仍處高位;此外,去年四季度以來屠宰方面出現了春節前高峰以及冬至前次高峰,整體符合季節性預期。
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祖力也同樣表示,春節期間,生豬市場行情或呈震蕩態勢;春節后,因節前集中備貨導致采購需求進入淡季,預計豬價將再次進入下跌行情。
寶城期貨研究所負責人閭振興認為,今年一季度生豬產能去化仍將表現緩慢,市場供應充裕,需求季節性回落,豬價整體或難以擺脫弱勢格局。2023年12月份規模豬場的中大豬存欄同比增長3.7%,這些豬將在未來1—2個月出欄,預示著生豬市場供應仍較為寬松,春節后生豬養殖將延續虧損。此外,在短暫的節日效應過后,白條肉的量價齊增難以為繼。從備貨節奏來看,遠途備貨已經接近尾聲,屠宰企業的凍品庫存雖然高位小幅去化,但絕對值仍處于高位水平,超過去年同期近50%的凍品庫存仍將面臨消化壓力。
“我們認為,春節節后豬價或將承受較為明顯的壓力,可能會再度創下年內新低。不過也可以注意有兩方面支撐因素可能會限制豬價的回落空間,一是凍品儲存是否再度出手,二是市場樂觀預期能否促使豬價表現更加平滑。”閭振興表示。
再往后看,王祖力認為,隨著2023年國內能繁母豬數量的連續回調,新生仔豬數量從去年10月份開始就已經同比下降。隨著生豬產能逐漸回調到合理水平,疊加市場需求有望從二季度逐步好轉,預計今年二季度生豬價格有望好于去年同期,下半年生豬市場有望轉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