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行業盼“漲”已久。然而,豬價在節前短暫回彈后,又在節后坐上了“滑梯”。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月18日的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22.37元/公斤,比節前下降2.6%。此后,2月19日至2月21日的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持續下降至21.08元/公斤,相比節前的22.95元/公斤,下降了8.1%。
值得一提的是,與生豬持續走低的市場行情不同,當下的仔豬市場不僅價格持續走高,較節前上漲50—100元/頭,且成交相對活躍。
節后豬價“坐滑梯”
2023年12月份,規模豬場的中大豬存欄同比增長3.7%,隨著這批生豬出欄,市場供應繼續保持較為寬松的形勢。與此同時,節假日的結束后,豬肉進入了消費淡季,便出現了節后豬價下滑的現象。
生豬價格方面,據豬易數據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2月21日標準體重生豬平均價格13.75元/公斤,較前日下降了1.36%,較20223年同期下降了1.64元/公斤。生豬價格再次“破7”,市場行情回落到“6元時代”。
“節后是生豬消費的季節性淡季,需求環比下行大于供給端產能去化的變量,加上飼料的主要原料玉米和豆粕的下行,成本支撐也在下移。所以價格下行是情理之中。預計一二季度生豬價格還是底部震蕩。”物產中大歐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文科表示。
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云介紹,節后豬價下降現象主要與受到節日效應消退的影響。在春節期間,由于消費需求的增加,豬價往往會出現上漲。然而,隨著節日的結束,消費需求減少,豬價自然也會隨之下調。未來的生豬價格走勢會受到消費需求、供應情況、政策調控等多個因素影響。目前,隨著生豬供應逐漸恢復,這可能會對豬價構成一定的壓力。如果消費需求能夠持續旺盛,那么豬價可能會得到一定的支撐。此外,政策調控也是影響豬價的重要因素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與生豬持續走低的市場行情不同,當下的仔豬市場不僅價格持續走高,較節前上漲50—100元/頭,且成交相對活躍。
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王凌云表示:“近期仔豬價格上漲與市場看好后市有關。2023年四季度北方疫情影響,河南、山東等地母豬及生豬產能受損,多地仔豬供應下降,業內對三季度市場行情預期增強帶動價格快速走高。年內來看,養殖端飼料成本壓力有所緩和,但隨著仔豬價格快速回升,生豬外購養殖壓力仍存,壓縮后續生豬出欄利潤。”
消費低迷仍是豬價下跌的重要原因
景氣下行階段與長周期消費預期碰撞,令市場對未來肉類消費展望更為悲觀。消費市場開年一片慘淡,終端走貨差,白條市場爛市,隨著復工復產、開學等一系列的陸續恢復,并沒有太多的向好,養殖端的具體反映是規模場無壓欄操作,出欄積極, 部分規模場計劃完成偏慢,出欄計劃有壓力。
部分市場人士看好3月份,像去年3月份優于屠宰企業認為豬價見底,從而加大開工率,增加了白條的入庫,對當時的豬價造成了一定的支撐。今年與去年不同的地方在于凍品的庫存的問題。今年年初,凍品庫存仍是高位,主要原因是鮮凍無價差,凍品出庫緩慢, 今年3月份凍品的入庫將減少,屠企開工在3月份的開工率無較大的增加。從而對短期的豬價也就沒有很有利的支撐。
從供應端來看,市場整體豬源量相對充足,尚未到供給形勢轉變節點,而規模場月度計劃完成情況欠佳,下周出欄壓力仍大,供給端整體偏空。從需求端來看,節后消費慣性回落,而元宵后鮮肉消費無短期增長點,且居民消費意愿一般,部分仍以消費“冰箱”庫存為主,需求對行情支撐不足。
“近期豬價持續下滑,春節之后,市場消費疲軟,價格走低,但相反仔豬價格持續走高,目前7公斤斷奶仔豬成交價450—500元/頭,業者對后市行情看好,補欄積極性高。根據2023年產能損失情況來看,山東河南商品豬出欄或有緊缺,生長周期來推算,預計7—8月會出現年內高點。”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郭丹丹介紹。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武澤偉表示:“一般而言,仔豬會被認為是豬肉供給的先行指標,大概需要6個月出欄。仔豬價格上漲,說明養殖戶對于豬價后市看好,因此,愿意高價收購仔豬等待長成后出售。”
卓創資訊生豬課題研究組指出,對于未來國內生豬產業能否走出低迷態勢,基于現有宏觀表現來看尚存壓力,且更大程度上這一轉變或仍將寄望于產能端的主動調整。而作為民生領域的重要商品,生豬市場的宏觀經濟目標仍是保供穩價優先,這也就決定了在產能去化過程中不會有除重大疫病以外的激進行為。
該機構進一步分析,2024年,宏觀政策工具或更多會體現在財政領域的發力,貨幣政策端考慮到海外市場降息預期的持續影響,對未來國內通脹目標助力國內實質利率走低的實現方面或許并不存在必然性。也因此,對以豬肉價格拉動通脹抬升的價格目標方面,在未來的收儲政策預期上的表現或不會太顯著。那么總體來看,生豬市場大概率將進入低盈利競爭局面,強者恒強不再是資本運作方式上的越大越強,而是在真正養殖技術優勢和成本效率優勢上的綜合實力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