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大家還在爭論豬價能不能破8的時候,沒想到豬價直接來了個大跳躍,不僅直接破8,而且正在沖9。
雖然說豬價上漲符合預期,市場也普遍看好豬價的上行趨勢,主要有兩個因素:
一是產能持續去化,豬價持續磨底后的反彈。
生豬產能去化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但終于有了效果。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最新監測,截至4月份,全國能繁母豬產能已降至3986萬頭,環比下降了0.1%,同比下降了6.9%,并且已經處于產能綠色合理區間。
這意味著,生豬產能去化已基本達到目標。
二是所謂的供應“缺口”。
當然這個“缺口”是加了引號的,因為不是真缺豬,只是相對供應減少。
去年受疫病影響,尤其是北方豬源去化較多,這部分減量反應到市場上就是大約在今年的6月份左右出現。
但現在還沒到6月份,豬價就已經提前狂奔了。
豬價提前狂奔,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二次育肥。
市場有個怪現象,那就是價格上漲時,看漲的情緒也就越高,而價格下跌時,看跌的情緒也就更濃。
5月下旬以后,豬價小步快跑,穩步上升,于是看漲情緒也水漲船高,二次育肥的積極性大增。
隨著二次育肥的不斷入場,也分流了部分生豬的供應。
于是,豬價就越漲越高,越漲越猛。
但是顯然,這樣的漲勢有點過猛了,市場開始擔心,這樣會不會提前透支后續的行情?
因為很顯然,這波大漲主要是情緒以及二次育肥催生的,而需求端依然表現平平。
白條走貨一般,屠企甚至虧損,壓價意愿也比較強。
另一方面,前期部分育肥補欄的生豬體重偏大,這意味著養殖周期將會縮短,隨著豬價的快速上漲,有提前出欄的需求。
所以,不排除豬價在快速上漲后,隨著部分二育的集中出欄,豬價很可能會來一個“回馬槍”。
那么,下半年的豬價還有期待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有兩個趨勢特點:
第一,上漲的趨勢不變。
當前生豬產能已降至合理區間,雖然說接下來再去化的速度會明顯變緩,但大規模反漲的幾率已經變小。
因為經過幾輪的折騰以后,大企業們的現金流也開始吃緊,尤其是已有不少暴雷破產的情況下,也使大企業們變得謹慎,不敢再盲目擴張,開始敬畏市場。
所以,接下來產能大面積反彈的格局基本不會再出現了。
第二,豬價上漲空間會受到限制。
主要是基于兩個判斷:
一個是需求不足可能并不是短暫的問題,很可能成為常態。
近幾年市場對于豬肉口味、口感等吐槽頗多,消費確實有下降的趨勢;另一方面,受宏觀經濟影響,居民消費也在降級,一旦豬肉價格過高,消費抑制可能就會比較明顯。
而豬肉消費一降也會抑制豬價上漲的空間。
另一個則是二次育肥的心態變化。
雖然二次育肥也在積極跟進,但是和以往不同,育肥戶們也變得十分謹慎,不再盲目追高,而是更傾向于有利即出。
所以總體上育肥戶們更傾向于短進短出,相應豬價也會波動不斷。
所以豬價能漲多高,大家心里有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