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牛肉價格持續下跌,既受國內消費增長放緩、國外進口牛肉增加的影響,也受肉牛產量持續增加及奶業等相關產業的影響。既有季節性、周期性因素,也有來自供需端的結構性因素。
牛肉價格下跌利好消費者的同時,養殖戶卻面臨大面積虧損的境況。牛肉價格為何持續低迷?后期走勢如何?
分析認為,今年以來,牛肉價格持續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場供求失衡。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牛肉價格持續走低主要是市場供需失衡。今年以來,國內牛肉產能增長,牛肉進口沒有減少,市場需求偏軟。
“2022年,牛肉價格最高,一頭牛能賺到5000元,現在的話,養一頭牛可能要賠3000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區域與產業經濟研究部處長、正高級經濟師張秀青表示,前幾年,消費需求十分旺盛,牛肉價格很高,養殖戶的積極性也非常高,不斷地進行補欄。“當時甚至很多人認為,國內牛肉供需缺口大,肉牛養殖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行業。”
但疫情過后,市場供需關系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需求端,近兩年國內牛肉消費增速放緩。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宏觀經濟面的因素,也有肉牛供給端以及前期過熱投資等變化帶來的影響。”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市場預警團隊牛羊肉首席分析師朱聰表示,從宏觀供應層面看,此次牛肉價格下滑,是因為牛肉供需由偏緊轉向寬松。“牛肉產量和進口量保持增加,但消費增速有所放緩。”
“疫情期間,我國肉牛存欄量不斷攀高,一頭牛的培育期約為一年半至兩年,2023年正好是出欄較為集中的時間。”張秀青表示,“但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復蘇乏力,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人們的消費能力不及疫情之前的水平。”
此外,疫情防控期間,很多地方物流處于停緩狀態,導致許多進口牛肉沒能及時進入市場。“2022年上半年冷藏的牛肉已經臨期(通常冷凍牛肉儲存期為18個月左右),貿易商不惜虧本拋貨,加速市場價格下行。”張秀青說。
“2023年以前,中國牛肉價格連續上漲了很多年,在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小牛的價格也更高,供給受到影響,這期間,市場和政府將更大的精力放在擴大生產能力、擴大存欄上。”李國祥表示,由于生長周期較長,肉牛養殖業也呈現長周期變化特征。今年以來,肉牛產能有所提高,同時,牛肉的消費需求也進入緩慢增長階段,使牛肉價格走低。
除了產能周期變化的原因,市場認為,進口牛肉增多,且近年來進口凍牛肉累積,導致供給居高,也是牛肉價格下跌的原因。
展望市場后期走勢,李國祥表示,隨著天氣逐漸轉涼,牛肉消費旺季也快來了,消費需求有望增加,可以支撐牛肉價格。此外,從大的農產品價格趨勢來看,近期,雞蛋、水果蔬菜等價格都在上漲,此前農產品價格下行的壓力已經明顯開始緩解,在這一趨勢下,牛肉等價格下行壓力也有望消除。
“面對市場供求不平衡的問題,當務之急必須調節供給。同時,奶牛、肉牛等養殖也將面臨結構化的調整期。”李國祥說,以后全面盈利的情況可能不太容易再出現了,畜牧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很多生產力落后的、飼料轉化率嚴重偏低的將被淘汰,行業將出現結構性分化。“過去是只要養牛就能賺錢,以后是只有養好牛才能賺錢。”
來源:國是直通車、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