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監測數據顯示,二季度樣本企業配合飼料中玉米用量延續3月份的下降趨勢,由876萬噸降至838萬噸,降幅4.33%;季度總用量2567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7.47%。玉米是重要的能量飼料原料,其次是小麥、大麥、高粱、稻谷等,配合飼料的玉米用量主要受到玉米價格及其替代品價差的影響,其中小麥對玉米的替代作用最為明顯。6-7月份多是年內配合飼料玉米用量的季節性低點,主要原因是下游畜禽需求處于淡季,以及新季小麥上市存在價格優勢,替代部分飼用玉米。
卓創資訊綜合評估,7月飼用玉米消費量降至850萬噸,較6月下降19.05%,符合歷史規律。隨著高溫天氣消退,且終端市場肉類消費旺季到來,8-9月份國內畜禽產能以及采食量均有增加預期,所以飼用玉米消費量將觸底回升,對玉米價格或有一定提振作用。
“雖然大連玉米期貨價格近日持續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但我存放的1萬噸玉米不能再等了,我要擇機賣掉。”河北省衡水市玉米貿易商張新春表示,今年4月份,在當地玉米價格處在較低價位時,他收購了1萬噸玉米等著漲價,不過,隨后的市場價格漲漲跌跌一直沒有走出像樣的趨勢,存放的玉米收購成本加上占用資金利息與倉儲費已經超過了眼下的市場價格,而眼看著庫存陳稻競價銷售開啟、進口玉米及替代品數量不斷增大,特別是新季玉米長勢良好與預期豐收,他再也坐不住了,決定虧些小錢也要把庫存玉米處理掉。
廣州市進口玉米經銷商卜國偉表示,張新春及時把庫存玉米處理掉是理智的,當前國內玉米市場的交易邏輯關注點正在發生轉移,預計隨著庫存陳稻競價銷售的深入推進、新季玉米豐收的預期越來越強烈等,前期市場一直炒作的玉米市場存在供應缺口的題材將不斷被弱化。
從當前東北三省一區與新疆春播玉米及河南、河北、山東、陜西等內地夏播玉米生長發育狀況來看,長勢均處在近年來最好的狀態,主要原因是今年入夏之后,絕大部分地區降雨充足,同時氣溫也比較高,令喜受高溫高濕天氣的玉米加快了發育進程。
“如果在進入玉米收獲期后全國大部天氣晴好,預計良好的天氣將使得玉米單產增加明顯,而在今年新季玉米面積估計略增的基礎上,我國玉米豐收的概率很大。”黑龍江省青崗縣玉米收購商老潘說,從他所掌握的相關資料來看,今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高于去年。
眼下,庫存陳稻競價銷售已經開啟,每周投放量200萬噸左右,是以定向銷售且不公開的方式進行的,主要流向飼料養殖企業。據了解,8月初進行的首場競價銷售成交率接近100%,各地成交溢價幅度較大,參拍主體則增加了新希望、海大、力源等飼料企業。此外,今年的競價銷售底價比去年提高100元/噸左右,首場的成交主流在1770—1800元/噸,業內人士預估的摻混后折后到北方港口的價格為2700—2750元/噸,折合到南方港口價為2800—2850元/噸,基本與廣東港口二等散玉米報價2860—2880元/噸相當。
老潘說,庫存陳稻入市對玉米具有較強的替代作用,可以有效彌補國產玉米產不足需的供應缺口,削弱市場對供應偏緊題材炒作的心理。另外,在今年我國小麥收獲期,由于多地出現了陰雨天氣,令新產小麥出現了大量芽麥現象,最終導致數量較大的芽麥流入飼料原料市場,對玉米也形成了較強的替代作用。
卓創資訊認為。由于替代品小麥價格持續下跌以及需求疲弱,二季度配合飼料玉米用量及其占比均持續降低。受高溫天氣影響,7-8月份畜禽采食量減少,且低價芽麥仍持續替代飼用玉米,以及8月初稻谷定向拍賣投放總量200萬噸,預計三季度配合飼料玉米用量或降至季節性低位。伴隨湖北春玉米上市,預計9月份玉米理論供應量觸底回升。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前提下,預計三季度玉米價格整體偏弱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