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作為全球需求最廣泛的作物之一,在食用、飼用、深加工以及生物燃料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全球約有160多個國家都種植玉米,玉米的產量也占到了全球糧食作物的1/3,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過,雖然玉米需求廣泛,種植分布也廣,但是全球玉米的角逐基本只是圍繞在幾個國家之間,比如美國、巴西、烏克蘭等,因為這些均是玉米生產大國,不僅產量高,而且也是出口大國,其貿易走向往往影響著全球玉米的動態,所以備受關注。
在玉米重要的出口國中,美國一直是穩坐頭號寶座。
不得不說,美國確實很擅長種玉米,憑借著自然資源和技術優勢,玉米成了美國重要的收益作物,每年美玉米出口全球60多個國家,因此玉米也為美國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被稱為是“玉米黃金”。
但是近兩年,美玉米的地位有所動搖。尤其是今年,巴西玉米出口已經超越了美國,成為了全球玉米出口的第一大國。
巴西谷物出口商協會表示,9月份巴西玉米出口量預估將達到1020萬噸,將打破上個月剛剛創下的歷史紀錄926.8萬噸。
而這樣一來,今年1至9月份,巴西玉米出口量將達到3487萬噸,遠高于去年同期的2577萬噸。
而該協會還預計,2023年巴西玉米的出口量或將達到5200萬噸,高于去年的4470萬噸,同時也遠高于2021年的2060萬噸。
但這還沒完,因為根據美國農業部9月份的供需報告,2022/23年度巴西玉米的出口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5700萬噸,而美玉米出口則被預估為4229萬噸。但到2023/24年度,巴西玉米出口量仍被預估達到5500萬噸,而美玉米出口量則為5200萬噸,這意味著,在下一年度巴西仍將蟬聯全球頭號玉米出口國,美玉米痛失寶座。
那么,我們不禁要問,美玉米為啥突然“失寵”了呢?
普遍認為,美玉米出口下降很大程度是與其產量息息相關。
比如,受俄烏沖突影響,全球化肥以及燃料價格大漲,種植成本大幅增加,雖然玉米價格也有所上漲,但是相比種植成本,玉米的利潤已不如其他作物。因此很多農民更傾向于減少玉米種植,因此種植面積有所下降。
而燃料價格大漲,使得玉米作為生物燃料的需求大增,更多的玉米被用來生產生物燃料,自然出口量也就下降了。
其次,近兩年極端天氣頻發,也成為干擾玉米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今年受持續的干旱影響,美玉米優良率不斷走低。
但是這也并非是決定性因素,美玉米貿易的下滑,還有兩個致命因素:
一個就是美元的霸權。
過去兩年,美國肆意的印鈔和加息,不停地攪動全球市場,隨著大量的資金流向美國,美元成了世界財富的收割機。
但顯然這也一把雙刃劍,在美元貨幣越來越堅挺的同時,但也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出口的產品也變得越來越貴,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走弱,也使得其他國家的出口變得便宜。
比如,巴西就是典型的例子。
今年以來,巴西貨幣不斷貶值,而玉米又喜獲豐收,于是越來越多的全球買家們開始青睞便宜又大碗的巴西玉米。
根據美國農業部分布的數據顯示,本年度美玉米的出貨量處于近20年來的偏低水平。
另一個導致美玉米出口下滑的重要因素則是痛失中國市場。
中國雖然也是玉米生產大國,但是由于人口眾多,以及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玉米的消費日益激增。尤其是在玉米去庫存以后,供應下降,需求上升,玉米的缺口不斷增大。
一般認為,我國玉米缺口每年約在2000萬噸左右。2000萬噸的大市場,對于任何一個玉米出口國來說都是一塊大肥肉。
在俄烏沖突之前,美國和烏克蘭一直是中國進口玉米的主要來源,但是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烏克蘭玉米出口受阻,于是美玉米成為了唯一來源。
但這兩年中美貿易摩擦不斷,顯然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風險太大,于是我國開始積極尋求并開拓新的玉米來源。
這時,巴西便成為了不二之選。
去年,我國與巴西簽署協議,正式允許巴西玉米入華,今年年初,隨著第一艘巴西玉米航船到達中國港口,正式開啟了巴西玉米的入華之路。
而巴西方面也明確表示,巴西玉米出口之所以變得強勁并超越了美玉米坐上了全球玉米出口的頭把交椅,一方面是由于巴西玉米的豐產,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則是中國需求的強勁。
雖然說美玉米也并不會迅速衰落,但是美元的反噬已經顯現,并且隨著中國與巴西貿易穩定地增長,美玉米在中國市場的占比正在不斷縮小。
而這樣的問題還不止是玉米,大豆也是如此。
美國同樣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但是巴西近兩年也是后來者居上,憑借著更優秀的大豆品質以及更低廉的價格,也正在逐漸超越美國登上全球大豆第一出口國的寶座。
而無獨有偶,在大豆的貿易中,中國市場更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每年進口大豆的數量在8000萬至1億噸,是絕對的大豆需求大戶。
巴西也十分重視中國市場,不斷地加快兩國貿易往來,隨著巴西大豆不斷進入中國市場,已成為了中國大豆的主要來源之一,而美豆也正在受到排擠。
美元使美國在貨幣市場上不斷吸金,但是其糧食卻正在中國吃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