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市場有點像懸疑劇,看似一頭霧水,什么線索也沒有,但是就是在這不知不覺中,線索已經連成一線,真相開始漸漸浮出水面。
而往往最終的真相,并不是大家以為的那個真相,總會令人意外。
為什么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呢?
原因就是令人一頭霧水的玉米市場,突然有了新的“劇情”。
而這個“劇情”還要從增儲消息說起。
自從兩個增儲消息釋放以后,玉米市場就激動起來了。
一時間,山東、東北再次迎來了齊上漲的局面。
但是很快,我們發(fā)現并不是這么回事,因為山東的上漲和增儲沒什么關系。
山東市場還是在干它的老本行,即“看車下菜碟”,這兩天山東玉米又開始一天三四次的下跌,原因無他,就是上量又增加了。
而東北市場也不太對勁。
因為在東北市場,儲備庫的收購也確實陸續(xù)有所增加,這令玉米市場看漲的情緒不斷升溫。
但是我們也發(fā)現了另一個問題,如果說之前增儲消息出來以后,東北市場沒什么動靜,可能是在觀望,等待著消息的進一步落地。
但是隨著各儲備庫不斷開收,這么實際的信號也被市場忽略了,這顯然就有點不太正常了。
為什么東北還不動?原因可能有兩個:
一是增儲消息出來以后,基層惜售情緒增加,認為有官方助陣,玉米有望迎來上漲,認賣的心理也就沒那么著急了。
但是貿易商和企業(yè)不行,不認的心理依然較強。
一方面,今年玉米的波動挺大,大家挺害怕,尤其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也變得更加謹慎。
另一方面,需求也是真的弱。
飼料企業(yè)不用說了,豬價非但沒漲,反而跌得更深了,打擊又是一大片。
而且飼料企業(yè)也不止玉米一個選項,還有進口谷物這個備胎,所以就更不著急。
壓力再次給到了深加工,深加工也很矛盾,因為深加工沒有別的選項,只有玉米,但是深加工也壓力山大,除了淀粉還有點利可圖,其他也是雞肋。
再加上現在大家都不出手,深加工其實也想等,但是又沒有等的籌碼。臨近春節(jié),深加工大多有建庫需求,所以接下來的行情就很明了了:
玉米的實際行情其實受增儲消息的影響并不大,而接下來深加工的建庫需求將對玉米市場有重要作用。
至于政策端,其實釋放的信號已經很明顯了。
從去年幾個重要會議中,官方就多次表態(tài),對于糧食問題,要保證農民有糧賣得出。
這個意思就很明確了,飼料企業(yè)不出手,貿易商不出手,烘干塔也不出手,深加工又撐不起這么大的場子,那怎么辦?
儲備庫來出手。
但是咱們從今年儲備庫給出的價格來看,也很明確,即就是一個隨行就市的價格,其意圖也很明顯,給玉米托底,而并非是拉漲和提振。
而最近,玉米市場又有了新“劇情”,即之前停拍的進口玉米拍賣又開始了。
一邊收,一邊又拍,這又把人看懵了,但其實信號很明顯,情緒可以變來變去,但是政策不會,目的就是促進農民賣糧,給玉米托底。
這就好像是咱們開頭說的懸疑片,越看越迷糊,越看越懵圈,但其實跳出來再看,就發(fā)會現,謎底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給出來了。
所以跳出這種情緒影響再來看玉米的大行情,就會發(fā)現,星星還是那個星星,玉米也還是那個玉米,依然沒變,依然是供強需弱下的弱勢格局,玉米大漲并不可期,弱勢震蕩才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