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國內主流油廠豆粕成交略有增加,成交量為70900噸,較上日增加18600噸。現貨成交量為50900噸,較上日增加5100噸。基差成交量為20000噸,較上日增加13500噸。成交均價為3154.76元/噸,較上日下跌33.56元/噸,續刷近4年新低。
從供求角度看,大豆供需趨勢上進入熊市周期。美國農業部預計全球大豆24/25年度庫存同比增加1682萬噸至1.27億噸,庫存處于10年來的最高位,庫存消費比處于第二高位。
從出口市場競爭份額看,巴西在持續擠占美國的出口份額。從美豆出口進度看,截止6月27日當周,2023/24年度美國大豆出口累計同比下降14.4%,實際出口表現差,24/25年度美國農業部預計出口同比增加7%。但是24/25年度面臨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如果特朗普上臺,在貿易方面實現保護性措施,那么美豆的出口仍要進行壓力測試。
從巴西出口進度看,截至5月底,23/24年度巴西大豆出口累計同比增加13%,巴西出口表現好。從全球三個國家大豆出口總量看,截止5月底,巴西出口量占總量比重為61%,美國占比37%,阿根廷占比2%,而三年之前,巴西出口占比49%,美國占比50%,阿根廷占比2%,所以出口市場結構也在轉化。從中國的進口角度看,中國從巴西的進口份額在逐步抬升,2023年中國進口的大豆73%來自巴西,25%來自美國,而前兩年中國進口貨源62%來自巴西,34%來自美國。
從成本角度看,由于美國和巴西大豆成本結構不一樣,所以成本區間不一樣,巴西大豆成本遠低于美國成本。美國大豆種植成本可變成本占比約40%(可變成本里化肥農藥占比大致在14%~19%,燃料價格占比3%~5%)。固定成本占比約60%(固定成本主要是土地成本、機械成本,固定成本存在粘性)。從巴西成本分布看,主要產區可變成本占比集中在48%~75%之間,可變成本占比大。可變成本中農藥化肥的分別占比14%~23%和15%~26%。
雖然美國大豆成本下降空間較小,但是巴西大豆成本還是有下降的空間,美國農業部預計2024年大豆種植成本為620美元/英畝,2025年為623美元/英畝。按照52蒲式耳/英畝計算2024年美豆成本在1192美分/蒲式耳。從成本的角度看,美豆盤面11月合約價格已經跌破成本線。
隨著全球大豆供需格局寬松,巴西以其自身的低價優勢搶占市場,銷售進度很快,在全國大豆出口市場的份額巴西占比超過美國。所以我們預計要博弈的是,大豆進入熊市周期,由于美國的成本結構問題,預計美豆成本容易常常被打破,需要接近或者打破巴西的成本才能有效的阻止過快速度,因為美國的種植面積相對恒定,擴張面積有限,而巴西方面仍有可用面積進行擴張。
2024年1-5月大豆進口總量為3737萬噸,5月份我國大豆進口量1022萬噸,比4月增加19%。6月以來,進口大豆到港量依舊不斷增加,進口量或超1000萬噸。預計7月份我國大豆進口到港量約1100萬噸,將創年內新高。原料進口大豆供應寬松,國內豆粕行情承壓。
庫存方面,2024年1-4月豆粕庫存量不斷下滑,4月5日當周庫存處于年內最低點,僅有30萬噸。4月中旬開始,豆粕庫存量呈現反彈之勢。5月以后,豆粕不斷累庫,庫存量不斷走高,進入6月,豆粕庫存更是居高不下,截至6月14日當周,庫存量增加至100萬噸左右。7月,豆粕庫存創年內新高,截止7月5日當周,庫存量高達105萬噸左右。庫存壓力持續增加,國內豆粕行情走弱。
6月中旬,天氣炎熱,終端養殖行業飼料需求平淡,市場對豆粕行情信心不足,飼料廠采購豆粕數量下滑。需求低迷,豆粕行情持續走弱。
6月10日以后,巴西大豆產量下降已成定局,美農報告全球大豆產量下調符合預期。7月開始,美豆播種進度較快,豐產預期增加,天氣題材利多動力不足。期貨層面,利空主導,連豆粕行情整體弱勢下探,現貨行情跟盤弱勢震蕩為主。
分析師認為,6月10日以來,豆粕震蕩下跌一個月。7月中旬,進口大豆到港量仍然不斷增加,供應壓力仍在,終端飼料需求難有好轉。期貨方面,美豆豐產預期增強,利空打壓,后市豆粕行情仍將走弱。
來源:生意社、國投安信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