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知不足與不知足
人在什么時候應該知足、知不足與不知足?
正確的答案應該是: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永不知足。
《醒世恒言》中有個故事:錄事薛某,一日在高燒睡夢中夢見自己化為鯉魚躍入湖中,遇一老者垂釣,但終因難耐鉤上之餌的誘惑,張嘴咬鉤,遂成老者鉤上物。馮夢龍點評說:薛錄事被釣皆因"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貪婪所致。
《菜根譚》的作者洪應明也曾說:"貪得的人,身上富有了,但內心卻一貧如洗;知足的人,身上雖然貧窮,但內心卻很知足。人只要有一點貪戀私利,就會銷熔剛強變為軟弱,阻塞智慧,變得昏聵;仁惠變為狠毒,高潔變為污濁,敗壞一生的品行。"
所以,做人首先要知足。
為人處世,超越自我,前提是"知不足"。我們常常說,人無完人,意指人總要受到各種局限,有主體自身方面的,客觀條件方面的,歷史文化方面的,社會時代方面的,在這種種局限面前唯一正確的態度是"知不足"。
"知足"難, "知不足"更難。
既要勇于知不足,又要善于知不足。"知不足",是以全面認識自我為前提的。現實中的人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用自己的長處,比他人的短處;用自身的優勢,比他人的不足??隙ㄗ约?、表揚自己容易,否定自己、批評自己則難,全面認識自己更難。不能全面認識自我,就難以做到"知不足",就會陶然于"自我中心化"的思維方式中,給自我鑄就固步自封的"外殼"。要知己不足,必下功夫,冷靜、全面客觀地分析自我,研究自我。"知不足",就會有求發展、求進步、求完善的內在動力。只有"知不足",才有可能真正超越自我,實現進步、發展。因為,只有"知不足",才能準確地發現自己的具體弱點、不足、缺點、錯誤是什么,根源是什么,才能主動尋求超越自我的理想目標,找準自我發展的參照系,才能突破自我狹隘眼界,把自己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孔子曾說,"人生有涯,而知無涯"。從這個角度來看,做學問當然要"不知足"!
這個"不知足"的道理似乎用不著多說了。
一周熱點
- 2022-07-06下半年豆粕價格將持續承壓
- 2022-07-06上半年業績報告,超半數片區逆勢增長!從"產品價值"到"客戶價值"的價值創新
- 2022-07-05關于征求《直接飼喂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和發酵制品類飼料添加劑生產菌株鑒定 第1部分:細菌菌種鑒定 分子生物學方法》農業行業標準(公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 2022-07-05王宗禮站長赴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調研
- 2022-07-05解析2022中、美家禽替抗后生產形勢及分析
- 2022-07-05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投放豬肉儲備
- 2022-07-05生豬價格“漲”聲不斷 后市仍存分歧
- 2022-07-04農業農村部答復有關完善農產品質檢體系建設的建議
- 2022-07-04玉米落得小麥心發慌
- 2022-07-012022年5月生豬產品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