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型企業是商業市場中的基礎,看起來很龐大其實這類企業的上升空間十分有限,真正能形成良性發展的不過百分之一,大多數會一批又一批的死在今天的晚上。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漫天飛來的數據幾乎要把人砸暈。面對市場龐雜的不確定性,可以說創業型企業的上百種自發性的應對策略執行都是錯的。
說實話支撐創業型企業成立和起步的是一份創業的狂熱和赤誠,但這些都是感性的,企業要想保持長久贏利,就需要消費者的忠誠,就要讓消費者保持長期不變的消費習慣。但是市場環境早已使消費者越來越聰明,他們知道如何自動過濾、回避和忽略那些強塞的消費信息,他們其實是有多元化的媒體消費行為,會主動地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
沒有一家企業敢承諾自己的消費者不會流失,企業只有靠不斷的發展來突破自己。可是,企業的發展肯定會面臨著很多坎,如在人員管理上10人是一個坎,50人是個坎,200人又是個坎,管理方法不改進,一般無法進一步發展。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若是不能發展或創新,證明它就很危險了,每個企業都會面臨這個時期,產品危機、市場危機、人員危機,還有社會環境適合度危機。
策劃能做什么?它應在什么時候出現?我們發現不少創業者都是全面手,不管是對產品,還是對市場,甚至貨運、財務,都會涉及,這是創業型企業的典型特點,有崗位卻無法承擔職責,權利與義務如何履行?
企業主的正確性意識一般可以保持很長時間,主要集中在創業初期,雖然市場很復雜,環境壓力大,但是創業者都有一個法寶,就是創業者的激情和恒心,激情能燃燒多久?這是一個企業能存活繼而能走向成功的關鍵。
那么,激情之后呢?公司布局建網,員工入職拓展,虧損轉型,贏利分紅,下一個三年規劃(五年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三年是有必要的),一起創業的員工和伙伴,未來如何定義?這時候有90%的創業者是迷茫的,這時候就需要咨詢的力量!
前幾年網吧盛行,一時間大街小巷網吧云集,還不包括黑網吧的存在。行業看起來紅紅火火。王老板就是這樣認為的,花五十萬接手一家網吧生意,以為一本萬利,創業者能看到投機的商機。可是網吧生意一年不如一年,網絡融入生活的節奏太快,如何生存?可是一進又沒有好的解決方法。這就是創業者的短板,有現在,沒有未來。經知行策劃診斷,我們認為前期要做好幾個預案:如1、增加服務性,為上網會員提供個性化服務,如為連續上網4小時以上會員提供免餐服務,盡可能粘住顧客;2、開設多點收益,在網吧內設小型超市,持卡消費享有優惠,采用多點收益;3、縮小網吧空間,把一部分面積重新裝修向外,引入一家煙酒專營店減少租金壓力;4、綜合地段和店面資源做好經營轉型,或店址搬遷、或引進新的項目,為將來做好準備。結果是成功的,如今當同街的網吧被迫關閉,一片蕭條時,一家新的兒童DIY館生意正紅紅火火。
另外在我們身邊,我們常發現剛創業時公司也就一兩個人,自己銷售,進貨,維修,跑銀行。老板們都很辛苦。隨后幾年業務開展的不錯,沒少掙錢,可年底公司帳上資金卻沒增多少。不要指望公司員工都是焦裕祿和雷鋒,只有制度健全,員工各盡其責,才能管好公司,只有專業咨詢,公司才有發展。
有的錢不能省,資深營銷策劃人查鋼先生認為能成為老板的都是人才,但是人才不等于全才。成為老板,就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但是,老板的經營紅線誰來踩,都說“做”了可能會成功,但是如何“做”才能確保最大的成功?每個公司都會有資源,但不是每個資源放在一起都會有積極作用,不能什么都往公司引,否則就會造成“小牛拉大車”,“捧著金飯碗討飯”的不合理現象,而公司還在“騎馬找馬”,如何整合這些資源,不能按照老板的個人習慣做事,老板的固執不是個人的事,而是關系到公司整體和員工們的事,中國人做事的習慣一團和氣,事后諸葛亮,誰都會說,那么,當前這個剎車誰來踩?咨詢方是可以踩的。
一個合格的策劃方,他是理性的,客觀對待每一個項目,首先是分析它的可行性,項目要結合市場環境,結合消費者的需求,公司能做么?能做好么?能做多久?我們是先做“市”,還是先做“事”?我們的對手會做什么?公司員工不需要未來的紅利和股份,他們的激情如何引導,如何影響,而不是改變他們。咨詢方會糾正公司的市場切入,回歸公司的基本生存“可持續”上來,做好現金流和渠道,在現有的市場空間盡可能的發揮公司的現有優勢,有所為有所不為,如對于教育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購買習慣的推廣策略和資金投入就不是一個中小型所能完成的。
所有的老板對于創業開局都是信心滿滿,但對于未來都沒有把握。望山跑死馬,有目標,卻不一定就能找到最短的路徑。廣告上有一句話,做廣告是找死,不做廣告是等死。這是一個悖論,如同金錢萬能論一樣。那么,做與不做呢?我們主張行動,但不主張盲從。
凡事只有面對,有選擇性的取舍,才有可能。
當然,這是考驗中小企業老板經營智慧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