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齊1917年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振聾發聵,但也經常讓人迷惑。
難道歷史就是無窮無盡的輪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勝到衰、否極泰來。就像一個老舊的錄音機,喑喑啞啞地循環播放同一首歌。這樣的歷史,光想想都會崩潰。極端悲觀者也許會認同,但肯定不是克羅齊的原意。
克羅齊區分了“歷史”和“編年史”的不同,編年史是不再改變的過去,而歷史本身是活的。死的過去為什么能變活呢,因為研究歷史的人是活的。活在當下的現代人,連接著過去和未來。現代人看過去,會不知不覺采用現代人的價值判斷,比如忠君不等于愛國、潘金蓮是追求愛情的勇士。現代人看未來,會基于當前的急迫問題和利益考慮,同時參考過去已經發生的歷史,來指導并修正自己的行為。
重新詮釋過去,借鑒指導未來,正是這兩點,讓一切歷史都變成了當代史,也讓現在的一切,不同于任何過往。
歷史,看似反復,但從未重復。德魯克在《不連續性時代》中也說,歷史已經反復證明:它總是循環往復的,會回到原來的起點,但卻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反復,并呈螺旋式上升趨勢向前發展。
歷史如此,企業也如此。
比如,企業家精神。德魯克說一個世紀之前,備受推崇的企業家精神是個人英雄主義。企業家單槍匹馬,以一人之力完全控制并經營一家企業,個人英雄創造了那段歷史。
隨后,規模化工業生產狂飆突進,科學管理全面開花,企業家精神從個人英雄主義向團結協作全面演變,歷史似乎完全改變了方向。
不過,團隊協作并沒有真正弱化管理者的作用。不知不覺中,歷史繞了一個圈,似乎又回到了當初“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經理人,逐漸成為當代的“個人英雄”,星光熠熠,富可敵國。
歷史真的重復了嗎,沒有。德魯克說,過去那種強調獨立性的低層次企業家精神,已經上升到了一種強調經理人作用的更高層次的企業家精神。新時代的企業家,需要培養全新的能力,這些能力從本質上而言都屬于企業家精神,這些精神都需要通過現代化組織的現代化管理來得以實現。對比兩種企業家精神,新瓶新酒,早就天翻地覆換了人間,何來重復一說呢。
退一萬步,就算“個人英雄主義”完全復蘇,歷史會就此停止了嗎,當然不會。經理人的地位,近幾年已經開始迅猛下降了。隨著知識工作者、全棧式員工(FullStack)的普及,企業家精神再次弱化“個人英雄主義”,轉而向“團隊協作”靠攏。此時此刻的“團隊協作”,已經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而非簡單地重復了。
隨同企業家精神一同輪回的,還有企業的管理模式。
回顧歷史,會發現企業管理模式一直在反復:一會兒重文化、輕流程,一會兒輕文化、重流程。不同時代的企業如此,同一企業在自己的不同發展階段,也是如此。
企業的發展,總是在流程和文化建設之間,不斷地螺旋式上升。每一次反復,都不是簡單地回到從前。而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粗糙到精益,從幼稚到成熟,從成熟到卓越。
為什么不能流程和文化兼顧呢,或者美其名曰,精神和物質兩手都要硬。實際上需要換一個譬喻,推動企業前行的不是兩只手,而是兩條腿^_^
走路的時候,只能先邁一條腿,再邁另外一條,在交替中前行。細看身邊的企業,幾乎沒有跳著到終點的。在某一個階段,只能重點關注流程和文化其中之一,這才是更為現實和理智的選擇。魚與熊掌兼得,僅僅是理論上的可能。
再比如,商業模式。就在十幾年前,傳統產業還不太看得上互聯網經濟,把互聯網經濟等同于禍國殃民的泡沫發生器,對新興的商業模式嗤之以鼻。歷史很快粉碎了這種偏見,互聯網經濟大放異彩,傳統經濟似乎到了窮途末路。
歷史再次輪回,純粹的虛擬經濟開始衰落,融合了互聯網思維的傳統經濟突然卷土重來。普普通通的一碗牛肉面,一旦和互聯網火箭捆綁在一起,也有了一飛沖天的機會,更不用說原本就有深厚市場基礎的傳統豪強了。
有趣的是,輪回并沒有就此停止,似乎又要變天了。互聯網思維,從眾人追捧開始不招人待見,各種唱衰虛擬經濟的言論再次抬頭,一如十幾年前。不同的是,傳統產業這次已經泡過了互聯網溫泉,知己知彼,無論是打賭還是硬拼,都有了更多的底氣。好戲剛剛開始,后面還不知道會有多少次的糾纏和反復。
歷史沒有新舊,都是當代史。企業家精神和管理模式沒有對錯,只能因時制宜去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