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普遍缺乏規則、契約意識,喜歡在潛規則下運作,偏重感性,人情、義氣、關系、面子等“軟文化”,對于企業的管理,有的人甚至認為私下交流比當面直說效果更好,甚至年終獎金給紅包,也要悄悄的進行,更不宜在公開場合批評人。而西方人講究理性,法律與公平,管理靠嚴格的制度和法律,獎懲公開透明。這是中國式管理和西方管理在理念上最大的區別。
那么讓我們回首看一看我們親歷的現場吧:
畫面一:交際場上應酬多,招聘人看能不能抽煙喝酒,能不能懂得人情世故,請客送禮。
畫面二:績效考核面談就是閑暇寒暄,為了月底發工資而打的分數,為了讓每個人拿到自己的工資,不對上司不滿,管理者給每個人的分數都差不多。
畫面三:招聘人看人的背景,背景雄厚者免除一切招聘程序,直接入職,無試工期,無試工期工資區別,不進行績效考核。
畫面四:政府辦事窗口拿著公務員的待遇,卻對前來辦事的人員態度冷淡,甚至不耐煩,因為沒有考核,所以不擔心下崗失業,有國家編制,工資一分不少。于是國人擠破頭也要考公務員,為的是享受這樣的待遇,幾千人繳納考試費競聘一個崗位,競爭看似激烈,其實早已有了定局。
畫面五:ISO質量體系認證可以用錢來買,名牌企業可以用錢來買,沒有錢買不到的榮譽,只有你想不到的用錢之處。
畫面六:明知道企業管理不規范,員工決不敢提出異議,一旦有公開提出異議,意味著這是最后一次在這家公司工作,也意味著得罪了上家公司,后續的工作背景調查不好交代,更意味著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失業的壓力。
畫面七:制度靈活,看人下菜。關系裙帶網絡豐富者即使無能,也能執掌大權。
畫面八:中國式處世潛規則風行天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明知不對,少說為佳;不要得罪任何人,維系關系。于是,社會風氣越來越不好,治安混亂的時候,人們不再挺身而出,見義勇為被認為是傻瓜,很多人面對罪惡視若無睹,危難時刻,明哲保身。對做錯的事情,不聞不問,不批評,不提建議,不得罪人,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畫面九:貪官污吏橫行,關系哲學風靡,無論學校、官場、職場,到處都是關系為先,有了關系好辦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了關系,不能辦的事情能辦了,能辦的事情辦不成了。
畫面十:能忍耐的人,與世俗同流合污,適應環境;不能忍耐的人,終生郁郁不得志,因為力量薄弱,無力改變環境。
這是市井生活的真實畫面,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遇見過。我們的國家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悠久的文化,可是,這些歷史和文化被解讀成如今的模樣,實在讓人汗顏。
很多管理人士信奉中國要有本土的管理,不要學習西方管理,有人甚至提出封建社會君臣似的上下級關系才是中國的企業管理關系的風格。說西方管理者推行的對上司直呼其名,與下屬平等對話的方式讓國人難以接受。
管理不分國界,傳統文化對人有深遠的影響,奴性文化是需要被摒棄的,律法的嚴格執行是必須的,靈活的運用各種管理方式,既有中國文化的溫文爾雅,仁義禮智信,也有西方的契約,制度和律法。且柔且剛,剛柔并濟,原則問題,大是大非上,我們堅持律法;小事上,我們靈活處理,妥善溝通。
沒有關系是不可能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絡錯綜復雜;關系過盛則是危機重重,貪污F腐B敗,滅亡的不僅僅是一群人,更會把多少人用鮮血犧牲換來的和平安寧,井然有序的良好社會秩序毀掉。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國人缺的不是陰柔,更多的是面對假惡丑的剛性。人常說無欲則剛,當欲望無止境的時候,人自然就無法無天。貪婪和懶惰是人類墮落的根源。中國人要為自己幾千年傳承的美好歷史文化而自豪,更應該對傳襲下來的糟粕予以唾棄。企業管理離不開剛性,如果沒有原則的一味對關系妥協,那么企業終有一天會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