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這句話因為雷軍大家耳熟能詳,雷軍的意思大致是說小米手機的成功是借勢營銷,當手機市場正在向智能手機大步邁進時,他們成功了。與其說雷軍是借勢營銷的高手,不如說他是解讀時代的高手。解讀正確,你離成功很近,無論對于企業還是個人都是如此。今天我們看看日本最大綜合金融服務集團ORIX(歐力士)集團資深董事長宮內義彥在《抓住好風險》這本書中談到的應該如何解讀時代,以及那些對時代解讀正確而成功的知名案例。
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要想持續性地發展、成長,就要懂得如何駕馭時代的趨勢。人們經常說,要學會解讀時代,但事實上,這個“解讀”可真不好學。
美國就有一個現成的例子。在美國社會的發展變化中,人們的交通工具由敞篷馬車變成了火車,又從火車變成了汽車。但在這個過程中,就沒有一家鐵道公司發展汽車業的。
按道理來說,能夠構筑起“鐵道王國”的企業不應該察覺不到時代的發展趨勢將會把汽車行業推向**。但事實上,沒有一家鐵道公司“解讀”到這一點。
飛機產業也是一樣,當飛機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交通工具和運輸工具,除了德國的寶馬外,只有那么幾家汽車制造商“解讀”到了這一趨勢。
日本的零售業也出現了同樣的現象。以前零售業的核心是百貨商店,但超市后來居上,奪取了零售業第一的寶座。盡管百貨商店想要重振雄風,也加入到了超市業的行列,但這種轉型嘗試大多以失敗告終。
而超市業呢,則不僅成功席卷了零售業,還能先一步“解讀”時代,預測到24小時便利店將大放異彩,并成功地分得一杯羹。
在新的變革或新的消費模式登場后,社會將隨之發生怎樣的變化呢?能夠及時且正確地進行“解讀”的企業,才不至于被商海的激流所吞沒。日本的超市業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而百貨行業則是反面教材。
而且對于不同行業和經營內容來說,“解讀”的時間軸也不一樣。
比如航空設備產業,就是一個要放眼未來,在較長時間軸上“解讀”時代的行業。波音公司在20多年前就預想到了未來社會對飛機的大量需求,因此他們以此為努力方向,進行了巨額的先行投資。這投資可能在十年內都看不到任何成本**。這就是航空設備產業的常態。
但對于其他行業來說,在進行巨額投資前,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何時能看到成本**。比如像歐力士這樣的金融服務業,就不能以十年為時間軸來“解讀”時代,因為金融服務業瞬息萬變,每天的大環境都不同,不斷地變化,才是這個行業的常態。如果站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點上描繪未來發展藍圖,很快就會發現錯誤百出。
所以單就金融服務業而言,不能去預測十步或二十步后的變化,而要預測到“半步之后”的才行。
經營活動最重要的三大因素,就是掌握“時代”、“技術”和“社會體系”,這樣才能看清未來的發展趨勢。可能根據行業的不同,三大要素的關注率也會各不相同,但如何正確“解讀”這些要素,始終是企業制勝的關鍵。
我希望大家不要只關心自己行業的三大因素,而要時刻關注整體的“技術”和“社會體系”,這樣既有助于把握時代的脈搏,也能鍛煉自己看清企業在時代中所處的位置。
也就是說,要想正確“解讀”時代,不僅要時刻關注和自己所在企業、所做業務相關的變革和解決方案,還要時刻關注社會構造上的變化。因為社會構造上的變化會給社會制度、人口增減、生活習慣、消費行動等也帶來一系列的變化。
要想掌握時代的走向是非常困難的,但正因為困難,我們才更應該每時每刻都關注市場大壞境,幫助公司自我定位,該出手時就出手。
小結:解讀時代非常困難,要從現在開始鍛煉自己的觀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