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鱘魚,人們都會將它和大熊貓、金絲猴等瀕危動物聯系起來。昨日,記者在彭州市日興特種水產試驗中心看到,19萬尾西伯利亞鱘魚已被成功地人工繁殖出來。據悉,這是國內首次成功實現全人工繁殖鱘魚苗,同時也標志了國內鱘魚養殖完全依賴進口魚苗的歷史結束。
據了解,鱘魚原產于西伯利亞和加拿大等溫帶地區,我國只有黑龍江才有。它的性成熟時間要8到10年。由于其輸卵管過長,它們必須沿江而上幾千公里才能自然產卵,孵化后的幼苗沿江而下,返回“老家”。這種“少小離家老大回”的習性使得它們的天敵增多,因此成活率低。目前,野生鱘魚在我國已十分稀少。
據介紹,此次日興特種水產試驗中心人工繁殖鱘魚,是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所合作研究的。專家們先對4尾雌性西伯利亞鱘進行藥物催情,待其產出成熟卵子,便在它們的腹部開道7.5厘米的口子,獲得31萬粒成熟卵。取出的魚卵再與稀釋200倍的雄魚精液融合受精,在一定的光照下自然孵化,共孵出魚苗19.1萬尾,而魚“媽媽”的傷口也將在1個月內愈合,2—3年后,便可再用同樣的方法產出“魚寶寶”了!而在過去只能捕撈性成熟的野生鱘魚,然后“殺魚取卵”,與雄魚精液融合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