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畜禽濃縮料,含有畜禽生長發育以及繁育后代所必須的各種微量成分,按照科學的推薦配方,選用優質飼源,經過科學加工,即成各類全價飼料,其營養成分與使用效益均與同類全價飼料相似。使用5%或6%濃縮料配制全價飼料,能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特別是當前養殖形勢依然嚴峻的情況下,推廣、使用濃縮料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但是,近幾年發現不少地區使用濃縮料的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有七個方面。 1、沒有選好品牌。
目前市場上的濃縮料至少有50多種,有的濃縮料質量很好,也有個別的濃縮料質量很差。如果我們選擇了不合格產品或低質量濃縮料,其飼養效果肯定好不了。所以選擇濃縮料不能光看合格,更重要的要看質量,舉個例子:一包25千克的優質濃縮料價格比一般濃縮料高10元,配制全價飼料后,每千克飼料成本增加0.02元,一只肉雞用料以6千克計算,飼料成本增加0.12元,而喂用優質濃縮料,每只肉雞只要多長0.50千克,就要增值0.24元以上,充分證明:使用優質濃縮料還是合算的。
2、隨意改變推薦配方。
各類濃縮料都有各自的經過測算的推薦配方,這些推薦配方一般來講是科學的,但不否認也有個別推薦配方不太理想。目前發現一些養殖戶隨意改變配方,主要表現為:片面增加豆粕用量,認為蛋白質高的飼料,質量就好,畜禽生長就快,其實事與愿違。如果有些地區缺乏某種飼源,需要改變推薦配方,也要按照原配方加以調整,或請生產廠家化驗更換的新飼源,重新配比。
3、粉碎粒度過大。飼料粒度適中,不僅確保畜禽個體的采食量與攝取的營養水平一致,而且防止代謝病的發生,提高飼料報酬。但是,發現一些地區的養殖戶,飼源粉碎粒度過大,肉小雞的飼料粗度超過5毫米。飼料粗細度應該是:幼雞1毫米以下,中雞1毫米以上,大雞2毫米(顆粒料為4.50毫米),成雞2--2.50毫米(顆粒料為6毫米)。
4、飼料質量低劣。濃縮料的添加量僅有5%或6%,而95%,94%的大宗成分是飼源。目前市場上飼源的質量差距甚大,有的還摻假摻雜。如果使用了這種高水分低蛋白的豆餅,其飼養效果可想而知,現推薦下列飼源:質量標準。
玉米:水分<14%,蛋白>8%,黃曲霉素<500毫克/千克。豆粕:水分<12%,蛋白>44%,尿素酶活性0.50--0.25;麩皮:水分<13%,蛋白>14%,粗纖維<12%;魚粉:水分<10%,蛋白>55%,鹽分<3.5%,無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等等。
5、混合均勻度差。目前農村極大部分養殖戶只有粉碎機沒有攪拌機,均勻度很難達到標準要求,嚴重地制約了濃縮料的應有作用。混合均勻度之變異系數不得大于10%。
6、飼喂方式欠妥。在粉精料中不可能沒有較細的粉末狀飼料,而雞習慣性先挑粒料吃,把粉料剩下,致使養分攝取不均。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一次喂料不能太多,待第一次喂的料吃完后再喂第二次料。
7、貯藏時間太長。發現有些養殖戶圖省力,一次加工的飼料,10天甚至半個月用完,這樣,特別是梅雨季節,很容易霉變,特別是小雞,吃了這種霉變飼料容易發生曲霉菌病或黃曲霉中毒。養殖戶加工的飼料不能超過1周,同時將配好的飼料,存放于干燥處,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