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蛋氨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之一,是必需氨基酸中唯一含有硫的氨基酸,它除了參與動物體內甲基的轉移及磷的代謝和腎上腺素、膽堿和肌酸的合成外,還是合成蛋白質和胱氨酸的原料 [1]。蛋氨酸無法在動物體內合成,需從食物中攝入,將它加入飼料中,可以促進禽畜生長、增加瘦肉量和達到縮短飼養周期的效果。在動物飼料中添加1 kg蛋氨酸,相當于50 kg魚粉的營養價值,一般添加量為0.05%~0.2%。畜禽缺少蛋氨酸時,表現為發育不良、體重減輕、肝和腎機能受到破壞,并伴有肌肉萎縮和毛質變壞等現象。 目前國內外市場銷售的蛋氨酸有四個品種,分別為固體蛋氨酸、液態羥基蛋氨酸(MHA)、液體蛋氨酸鈉鹽和固體羥基蛋氨酸鈣鹽。其中固體蛋氨酸和MHA分別占據世界市場的第一和第二位。在美國蛋氨酸市場主導產品是MHA,固體產品占次要地位。而在中國市場情況恰好相反,以固體產品為主,但由于液體產品便于運輸和貯存,逐漸被市場認識并接受,市場份額不斷提高。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口眾多,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肉、蛋、禽、奶的需求愈來愈多,對作為重要飼料添加劑的蛋氨酸的需求也相應增長。1999年我國飼料增長率只有4.12%,但2000年和2001年飼料產量年均增長都超過了8%,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飼料生產國的地位,2002年我國進口蛋氨酸50 kt,預計到2010年我國配合飼料產量將達到100 Mt,屆時需要蛋氨酸65 kt,而我國目前蛋氨酸的產量很低,萬噸級的蛋氨酸生產廠只有1家,且目前處于停產狀態,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市場巨大的需求。
目前,世界蛋氨酸生產能力最大的是美國諾偉思公司、其他生產廠家依次為德國的迪高沙公司(在美國、德國、法國和比利時共有五套生產裝置)、法國的安迪蘇公司(在美國、法國和西班牙共有四套裝置)、日本的曹達和我國的天津蛋氨酸公司,總生產能力約為720 kt/a(如折算為99%的DL-蛋氨酸,則生產能力為670 kt/a),1999年實際生產量為489 kt。其中,諾偉思公司、迪高沙公司和安迪蘇公司生產液態和固態蛋氨酸二類產品,而曹達公司和天津蛋氨酸公司只生產固態蛋氨酸。
由于全球飼養業的快速發展,蛋氨酸的消費保持著快速發展的勢頭。雖然全球蛋氨酸的生產能力在不斷擴大,但由于原料價格的上漲和投資成本的增加,主要蛋氨酸生產商都力求通過裝置大型化,原料和產品一體化,以獲取最大的效益。目前迪高沙公司投資2.23億美元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建設150 kt/a蛋氨酸裝置,計劃于2005年建成投產。同時,該公司還擴建一些現有裝置,包括比利時安特衛普、德國韋瑟、美國亞拉巴馬洲莫比爾的生產裝置。所有項目竣工投產后,該公司的總產能將從現有的200 kt/a增至380 kt/a。諾偉思公司和阿托菲納公司計劃合建68 kt/a Alimet中間體-甲基硫代丙醛(MMP)裝置,定于2005年投產,其中阿托菲納公司從美國得州博芒特生產裝置供應甲基硫醇和從新建的36 kt/a丙烯醛裝置供應丙烯醛。
在20世紀50年代,因醫藥工業的發展需要,我國開始研究化學法合成蛋氨酸,1959年河北制藥廠建成了我國第一套合成蛋氨酸生產裝置。目前國內有天津蛋氨酸廠、湖南常德洞庭制藥廠、上海化學試劑總廠試劑三廠、廣西南寧市有機玻璃廠、天津渤海化工集團天津化工廠、天津市河北制藥廠蛋氨酸生產企業十余家,總產能約30 kt/a,而產量僅為10 kt/a左右,國內蛋氨酸生產裝置與國外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生產規模偏小,且以間歇法為主,自動控制水平也很低。天津化工廠蛋氨酸裝置引進的年產10 kt飼料級蛋氨酸項目,由于工藝、環保以及生產安全隱患等問題,于2000年3月實施保護性停車。
嚴重制約中國蛋氨酸生產發展的主要原因有技術和原料兩個方面。從技術層面來說,如何提高反應收率、環保和生產工藝的工程化問題,實現生產裝置的連續化運行是關鍵,同時,還要開發有中國特色的蛋氨酸生產工藝,突破國外專利的束縛。從原料來看,國外幾大蛋氨酸生產商的發展過程均表明,實現甲硫醇和丙烯醛的自主生產是降低產品成本的最有效途徑,而中國成規模的丙烯醛生產商只有武漢有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且裝置能力只有3 kt/a,產品用于農藥生產,同時甲硫醇年產量不足千噸,目前我國僅有丹東制藥廠、河北制藥廠、河南新鄉市溶劑廠、寧陽市農藥廠等幾個廠家生產,遠遠不能滿足國內的市場需求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飼料生產國,今后還將以每年7%~9%的速度發展下去。飼料工業所需蛋氨酸添加劑幾乎全部依靠進口。國內現有生產裝置,由于生產成本較高,產品基本作醫藥原料使用。2000年我國進口量為31 kt,2001 年達到創紀錄的58 kt,雖然在2002年下降了9%~10%,為50.4 kt,但從2003年1-3月的進口量來看,蛋氨酸需求量出現了恢復性增長。
在我國市場,蛋氨酸主要進口國及所占份額分別為:日本公司占據了43%的份額、迪高沙公司為21%(從德國和比利時進口分別占6%和15%)、諾偉思公司為10%、安迪蘇公司為21%(西班牙和法國分別為9%和12%),其他占5%。由于中國蛋氨酸市場快速擴張且競爭日趨激烈,國外蛋氨酸生產廠商均加大了在中國的銷售力度。迪高沙公司在2002年10月9日把迪高沙中國有限公司(香港)改名為迪高沙香港有限公司,并隨后在中國北京成立了迪高沙(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將通過人才的發展、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發展的戰略大力拓展在中國的業務。安迪蘇公司在兩年前就已經建立了上海的保稅倉庫。最近,諾偉思也關閉了負責大陸業務的中國香港辦事處,成立了上海的貿易公司,建立了上海的保稅倉庫。
目前,世界蛋氨酸生產能力最大的是美國諾偉思公司、其他生產廠家依次為德國的迪高沙公司(在美國、德國、法國和比利時共有五套生產裝置)、法國的安迪蘇公司(在美國、法國和西班牙共有四套裝置)、日本的曹達和我國的天津蛋氨酸公司,總生產能力約為720 kt/a(如折算為99%的DL-蛋氨酸,則生產能力為670 kt/a),1999年實際生產量為489 kt。其中,諾偉思公司、迪高沙公司和安迪蘇公司生產液態和固態蛋氨酸二類產品,而曹達公司和天津蛋氨酸公司只生產固態蛋氨酸。
由于全球飼養業的快速發展,蛋氨酸的消費保持著快速發展的勢頭。雖然全球蛋氨酸的生產能力在不斷擴大,但由于原料價格的上漲和投資成本的增加,主要蛋氨酸生產商都力求通過裝置大型化,原料和產品一體化,以獲取最大的效益。目前迪高沙公司投資2.23億美元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建設150 kt/a蛋氨酸裝置,計劃于2005年建成投產。同時,該公司還擴建一些現有裝置,包括比利時安特衛普、德國韋瑟、美國亞拉巴馬洲莫比爾的生產裝置。所有項目竣工投產后,該公司的總產能將從現有的200 kt/a增至380 kt/a。諾偉思公司和阿托菲納公司計劃合建68 kt/a Alimet中間體-甲基硫代丙醛(MMP)裝置,定于2005年投產,其中阿托菲納公司從美國得州博芒特生產裝置供應甲基硫醇和從新建的36 kt/a丙烯醛裝置供應丙烯醛。
在20世紀50年代,因醫藥工業的發展需要,我國開始研究化學法合成蛋氨酸,1959年河北制藥廠建成了我國第一套合成蛋氨酸生產裝置。目前國內有天津蛋氨酸廠、湖南常德洞庭制藥廠、上海化學試劑總廠試劑三廠、廣西南寧市有機玻璃廠、天津渤海化工集團天津化工廠、天津市河北制藥廠蛋氨酸生產企業十余家,總產能約30 kt/a,而產量僅為10 kt/a左右,國內蛋氨酸生產裝置與國外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生產規模偏小,且以間歇法為主,自動控制水平也很低。天津化工廠蛋氨酸裝置引進的年產10 kt飼料級蛋氨酸項目,由于工藝、環保以及生產安全隱患等問題,于2000年3月實施保護性停車。
嚴重制約中國蛋氨酸生產發展的主要原因有技術和原料兩個方面。從技術層面來說,如何提高反應收率、環保和生產工藝的工程化問題,實現生產裝置的連續化運行是關鍵,同時,還要開發有中國特色的蛋氨酸生產工藝,突破國外專利的束縛。從原料來看,國外幾大蛋氨酸生產商的發展過程均表明,實現甲硫醇和丙烯醛的自主生產是降低產品成本的最有效途徑,而中國成規模的丙烯醛生產商只有武漢有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且裝置能力只有3 kt/a,產品用于農藥生產,同時甲硫醇年產量不足千噸,目前我國僅有丹東制藥廠、河北制藥廠、河南新鄉市溶劑廠、寧陽市農藥廠等幾個廠家生產,遠遠不能滿足國內的市場需求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飼料生產國,今后還將以每年7%~9%的速度發展下去。飼料工業所需蛋氨酸添加劑幾乎全部依靠進口。國內現有生產裝置,由于生產成本較高,產品基本作醫藥原料使用。2000年我國進口量為31 kt,2001 年達到創紀錄的58 kt,雖然在2002年下降了9%~10%,為50.4 kt,但從2003年1-3月的進口量來看,蛋氨酸需求量出現了恢復性增長。
在我國市場,蛋氨酸主要進口國及所占份額分別為:日本公司占據了43%的份額、迪高沙公司為21%(從德國和比利時進口分別占6%和15%)、諾偉思公司為10%、安迪蘇公司為21%(西班牙和法國分別為9%和12%),其他占5%。由于中國蛋氨酸市場快速擴張且競爭日趨激烈,國外蛋氨酸生產廠商均加大了在中國的銷售力度。迪高沙公司在2002年10月9日把迪高沙中國有限公司(香港)改名為迪高沙香港有限公司,并隨后在中國北京成立了迪高沙(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將通過人才的發展、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發展的戰略大力拓展在中國的業務。安迪蘇公司在兩年前就已經建立了上海的保稅倉庫。最近,諾偉思也關閉了負責大陸業務的中國香港辦事處,成立了上海的貿易公司,建立了上海的保稅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