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飼養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肢蹄病、少乳癥、產弱死胎、乳房炎、子宮炎等問題,這些病癥的發生和發展與飼養管理水平密切相關,適時足量補充維生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或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維生素的作用特殊且復雜,它們多以輔酶的形式參與動物體內多種養分的消化、吸收和代謝過程,并調控激素的分泌和影響動物免疫力。維生素作用的方式及大小依賴于其它養分的供應,并與飼養管理水平密切相關。因此,母豬對添加維生素的反應多樣且很不一致。相對于其它營養素,目前對母豬維生素的營養研究較少且不夠系統和深入,研究主要包括VA、β-胡蘿卜素、VE、葉酸、生物素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維生素作用的生化機制,維生素的效價,維生素與母豬免疫力間的關系,維生素的需要與供應等方面。本文將綜合分析主要維生素的作用機理、飼料中補充維生素的效果、母豬維生素的需要量與供應。
1.VA與β-胡蘿卜素
VA是維持一切上皮組織健全所必需的物質,缺乏VA時,生殖系統等組織的上皮細胞發生鱗狀角質變化,引起炎癥,并降低動物的免疫力。VA參與母豬卵巢發育、卵泡成熟、黃體形成、輸卵管上皮細胞功能的完善和胚胎發育等過程。視黃酸和三碘甲腺原氨酸能促進胎盤催乳激素的合成,以刺激乳腺發育。母豬缺乏VA時,胚胎畸形率、死胎率和仔豬產后死亡率增加。
β-胡蘿卜素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表現出獨立的作用,可能是因為β-胡蘿卜素具有氧化活性或作為VA的局部前體,改變了子宮中維生素的代謝。
2.VE
VE的功能多樣,主要表現在生物抗氧化、維持生物膜結構完整、增強機體免疫力、調節生物活性物質的合成與代謝、防止和減緩動物應激反應。生產中將VE稱為抗不育維生素、抗應激維生素、抗氧化維生素、免疫增進型維生素、肉質改良型維生素等。VE是影響母豬繁殖性能的主要維生素之一。
母豬嚴重缺乏VE和Se,可引起胚胎重吸收,降低窩產仔數,兩者的抗氧化性能是其發揮作用的主要機理。VE通過胎盤轉移至胎兒的速度很慢,因此,新生仔豬體內儲存的VE很少;而乳腺組織能有效轉移VE,妊娠期增加母豬飼糧中VE濃度或在妊娠最后14d注射VE,可提高初乳中VE含量。
VE作為抗氧化劑,有助于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同時VE參與調節花生四烯酸代謝,而花生四烯酸是細胞膜的必需脂肪酸和前列腺素的主要前體物質,母豬發情前添加VE可提高排卵率,降低不發情母豬數。在母豬飼糧中補充VE,可預防仔豬VE缺乏癥,改善窩產仔數,增加乳中VE含量,并改善母豬健康狀況。
3.葉酸
葉酸是一碳基團的供體和受體,通過一碳基團的轉移而參與嘌呤、嘧啶、膽堿的合成和某些氨基酸的代謝,而這些物質均是細胞分裂所必需的,因此,在細胞分裂較為活躍的組織中葉酸含量較高。葉酸在DNA和RNA合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妊娠早期需要更多葉酸以維持胚胎細胞的快速分化。
在配種時或妊娠期注射葉酸,或在玉米-豆粕型飼糧中補充1.0~1.65mg/kg葉酸,可增加母豬窩產仔數。
4.生物素
豬缺乏生物素首先表現為脫毛和皮炎,同時發生皮膚潰瘍、口腔粘膜發炎、后肢痙攣、蹄部裂縫等病癥。肢蹄病是造成母豬被淘汰的主要原因,生物素與肢蹄角質化及蹄部完整性有關,補充生物素可減少舍飼青年母豬和繁殖母豬肢蹄病發病率。生物素影響母豬窩產仔數、受胎率及發情間隔等繁殖性能。生物素可縮短發情間隔,提高第一胎以后胎次的窩產仔數,促進妊娠期子宮擴張和胎盤形成,增加子宮角長度和胎盤表面積,更好地為胎兒提供營養,促進了胎兒的充分發育。生物素參與能量代謝,并可刺激雌激素的分泌,降低不發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