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養分供量及其作用性質
飼糧養分供量和養分在動物體內產生的效應可用圖1表示。
圖1 養分供量與效應性質
當養分供量低于圖1中C低 時,動物便發生營養缺乏癥。飼糧中養分不足或缺乏(可通過檢測飼糧獲知)、動物對養分的攝入量不足、組織發生減飽和作用(可通過檢測血液、組織獲知),都會導致生化損傷(可通過檢測特異酶活、底物、產物獲知),以致臨床損傷和解剖損傷(可通過臨床診斷和解剖獲知),嚴重者最終死亡。此時,補充的養分相當于醫藥,能治療動物的營養缺乏癥。當養分供量在圖1中C低~C高范圍內時,養分發揮的作用是營養作用。養分種類不同,上述范圍寬窄有異。一般來說,維生素供量的適宜范圍較寬,而礦物質供量的適宜范圍較窄。當養分供量高于圖1中C高 時,提供的養分就是一種毒物,養分供量越大,毒害作用越強,直至引起動物死亡。另外,養分供量偏多或過多,還增加飼料成本,浪費飼料資源,污染生態環境。因此,要倡導:(1)關愛動物;(2)節約資源;(3)清潔生產。
2 養分的適宜供量
這里著重討論畜禽飼糧中礦物質、維生素和氨基酸的適宜供量(以飼糧為基礎計算),并以豬為例,提出豬飼糧能量、蛋白質適宜供量;指出在實際生產上,對豬能量和蛋白質供應所存在的問題。
2.1 礦物質的適宜供量
2.1.1 鈣
(1)非產蛋陸上動物為0.5%(成年或生長后期)~1.1%(幼齡);(2)產蛋家禽3%~4%;(3)魚類0.5%~1.0%;(4)蝦蟹1%~2% 。
目前,市場上飼料產品中鈣供量往往偏多或過多。
2.1.2 磷
(1)豬:AP 0.15%(成年或生長后期)~0.45%(幼齡);TP>0.2%(成年或生長后期)或0.45%(幼齡)(使用植酸酶)。(2)家禽:AP 0.3%(成年或生長后期)~0.45%(幼齡);TP>0.3%(成年或生長后期)或0.45%(幼齡)(使用植酸酶)。(3)草食動物:TP 0.3%(成年或生長后期)~0.6%(幼齡)。(4)魚類: TP ≥0.6% 。蝦蟹: TP ≥0.8%。
一般規定,AP=無機P﹢植物源性P×30% (注:P——磷;AP——有效磷;TP——總磷)
目前,市場上飼料產品中磷供量往往偏少或過少。
2.1.3 食鹽(鈉和氯) 0.3%~0.6%
食鹽在動物飼糧中的用量有隨意性,大多數情況下是多用,因而氯在飼糧中過多,產生不良影響:(1)堿性氨基酸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等消耗量增加;(2)酸中毒發病率提高;(3)繁殖機能可能下降。其原因如下:①動物體內正常的pH值為7.24~7.54,低于7.24即為酸中毒;高于7.54即為堿中毒。②代謝過程中,產酸性物質常比產堿性物質多,所產的酸靠HCO3-和堿性氨基酸賴氨酸、精氨酸中和。③Cl-和HCO3-在動物體內存在互為替換的關系,Cl-少,則HCO3-多;Cl-多,HCO3-少。④在母畜體內Cl-多,HCO3-少,不利于精子在母畜生殖道內的獲能反應,因而可能影響受精率。
2.1.4 鐵
幼齡或生長前期動物:約100mg/kg;成年或生長后期動物:一般無需在基礎飼糧中加鐵。其理由:(1)鐵在體內可被循環利用;(2)我國天然飼料原料如餅粕、糠麩類飼料富含鐵。
2.1.5 銅
作為營養物質,大多數動物的銅供量為4~15mg/kg 。對于體重40kg以下的豬,高銅制劑在一定條件(飼糧中能量、VE、鋅等養分較充裕)下有效果;但對于體重50kg以上的豬,用高銅制劑一般無效。
現今,飼料產品中高銅制劑的濫用問題相當嚴重。給豬全期飼喂高銅飼糧,可引起銅在豬組織蓄積,影響豬產品的可食性。王建明等(1999)研究認為,日糧銅含量低于需要量時,肝銅含量隨日糧銅變化不大;日糧銅含量接近需要量時,肝銅隨日糧銅而呈線性增加。肝銅與飼糧銅水平呈線性增長關系,因此,肝銅是反映飼糧銅水平及體內銅代謝狀況的良好指標。日糧銅大于需要量(高銅)但不中毒時,肝銅成倍增加。于炎湖(2002)報道,使用高銅制劑可使豬肝中銅含量高達750~6 000mg/kg,人食用這種豬肝,可造成銅在人體內大量蓄積,從而損害人體健康。
關受江等(1995) 試驗表明,給豬飼喂150、200、250和300mg/kg的高銅日糧時,豬由糞每日排出銅分別為339.8%、495.1%、321.9%和733.2%,分別占攝入量的98.95%、97.86%、87.30%和96.06%,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據日本土壤肥料學會的報告,土壤中銅含量應不大于80mg/kg,將高銅的糞肥施入土壤,土壤中銅含量很容易達到上述限量標準。土壤的銅污染可破壞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功能,引起土壤的肥力降低,影響作物產量和養分含量。
2.1.6 錳
(1)家禽:60mg/kg;(2)草食動物:20~40mg/kg;(3)種豬:20mg/kg;(4)商品豬:2~5mg/kg。
2.1.7 鋅
(1)家禽:40~80mg/kg;(2)豬:50~100mg/kg;(3)草食動物:40~80mg/kg。給斷奶后兩周內仔豬補高鋅制劑(劑量為2 500×10-6~4 000×10-6,劑型為氧化鋅),可能有一定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仔豬腹瀉),但會造成環境污染。據報道,土壤中鋅含量為10、150、200 mg/kg時,會抑制水稻、小麥和蘿卜的生長。
2.1.8 碘
(1)家禽:0.35~0.60mg/kg;(2)豬:0.15~0.45mg/kg;(3)草食動物:0.20~0.60mg/kg。
2.1.9 硒
0.1~ 0.3mg/kg,不宜超過0.50mg/kg。
2.1.10 鈷
草食動物:0.1~0.5mg/kg;在豬、禽基糧中一般不必補充鈷。
2.2 維生素的適宜供量
2.2.1 VA
(1)豬、雞:4 000~8 000IU;(2)鴨、鵝:6 000~10 000IU;(3)草食動物:7 000~10 000IU(以精料補充料為基礎)。
現今,飼料產品中VA供量常偏多或過多,因而造成動物體內VE消耗量增加。
2.2.2 VD
VD供量與VA供量有一定的數量關系,一般為VA供量的1/10~1/6。
現今,飼料產品中VD供量也偏多或過多。
2.2.3 VE
(1)豬、禽(非種用):10~25mg/kg;(2)豬、禽(種用)、草食動物的適宜供量高于40mg/kg。
現今,飼料產品中VE供量常偏少或過少,因而造成動物氧化應激。
2.2.4 VK
(1)豬、雞:0.5~1.0mg/kg;(2)鴨、鵝:2~4mg/kg。
2.2.5 VB1
(1)豬、雞:1~2mg/kg;(2)鴨、鵝:2~4mg/kg。
2.2.6 VB2
(1)豬、雞:2~4mg/kg;(2)鴨、鵝: 5~8mg/kg。
2.2.7 VB6
(1)豬:1~2mg/kg;(2)雞:3~5mg/kg;(3)鴨、鵝的適宜供量高于5mg/kg。
2.2.8 煙酸
(1)豬:7~20mg/kg;(2)雞:10~30mg/kg;(3)鴨、鵝:30~60mg/kg。
2.2.9 泛酸
(1)豬、非產蛋禽:7~20mg/kg;(2)產蛋禽:3~10mg/kg。
2.2.10 生物素
生物素的適宜供量標準是:0.05(非種用)~0.20(種用)mg/kg。
近年來,種豬場的母豬肢蹄病較多,主要表現是跛行、蹄裂、蹄墊發紅,甚至有出血情況。根據發病母豬的生化參數分析,這種肢蹄病的病因可能是生物素供量不足。Brooks等(1997)報道,飼糧中添加生物素可能改善母豬的繁殖機能,包括產仔數增加、母豬空懷天數減少等。生物素通過羧化酶參與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是一類生物活性物質的總稱,與生殖機能有關。
目前,在生產上許多母豬可能缺乏生物素。盡管人們按現行飼養標準,在其飼糧中添加了生物素,但添加量可能不能滿足母豬的營養需要量。母豬對生物素的營養需要量受母豬腸道微生物合成生物素的能力、母豬的品種和繁殖力、養殖模式、飼料的加工與儲存、飼糧的營養化學組成等因素影響。近20多年來,我國養豬業有了很大的發展,上述的各種因素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故母豬對生物素的營養需要量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2.2.11 葉酸
(1)商品豬、雞:0.3~0.6mg/kg;(2)鴨、鵝:1~2mg/kg;(3)種豬的適宜供量高于1.3mg/kg。
在傳統飼養中,總認為母豬從其飼糧中能獲取足量的葉酸,因而在預混料中葉酸用量很少。但近些年的研究表明,采食常規飼糧的母豬葉酸營養不足,在其飼糧中加較多量的葉酸,或注射葉酸,能顯著提高母豬生殖機能(窩產仔數增加)。目前,葉酸產品多是氧化型葉酸,但在動物體內,還原型葉酸才具有生物學活性。豬體將氧化型葉酸轉化為還原型葉酸能力很低,這是因為相關的酶活性很低,VC可能促進氧化型葉酸轉化為還原型葉酸。葉酸之所以對母豬生殖機能有明顯的積極作用,是因為母豬為多胎動物,其子宮內胚胎細胞增殖強度大,需要大量的嘌呤、嘧啶物質,而葉酸就參與嘌呤、嘧啶等物質的合成。
2.2.12 VB12
(1)豬、雞:5~20μg/kg;(2)鴨、鵝: 約100μg/kg。
2.2.13 膽堿
(1)商品豬:300~600mg/kg;(2)雞:500~1 300mg/kg;(3)種豬的適宜供量高于1 000mg/kg;(4)鴨、鵝:1 000~2 000mg/kg。
日糧中某些飼料原料如大豆餅粕中膽堿含量較多,因此不宜按上述量添加。
2.2.14 肌醇
主要被用于魚類,在飼糧中供量要高于100mg/kg。
2.2.15 VC
可增強其抗應激能力,在飼糧中供量為50~200mg/kg。
2.2.16 反芻動物飼糧中VK 和VB供給原則
(1)一般在成年反芻動物日糧中不必補充VK和VB;(2)在高產反芻動物(如高產奶牛)日糧中可考慮補充某些 VB(如煙酸等);(3)對幼齡反芻動物(如犢牛、羔羊),VK和VB的供應可參照豬的供給標準。
2.3 賴氨酸、蛋氨酸供給方法
2.3.1 主要飼料原料中賴氨酸、蛋氨酸大致含量 參見表1。
表1 5種主要飼料原料中賴氨酸、含硫氨酸含量 %
|
玉米 |
大豆粕 |
魚粉 |
米糠 |
小麥麩 |
賴氨酸 |
0.25 |
2.60 |
5.00 |
0.70 |
0.55 |
蛋氨酸 |
0.18 |
0.63 |
1.66 |
0.25 |
0.12 |
含硫氨基酸 |
0.35 |
1.30 |
2.10 |
0.44 |
0.37 |
2.3.2 常用基礎飼糧中賴氨酸、蛋氨酸大致含量
動物生產上常用的基礎飼糧組成為玉米(60%)、豆粕(22%)、魚粉(3%)、糠(5%)、麩(5%),其中賴氨酸、蛋氨酸、含硫氨酸大致含量為:0.93%、0.31%、0.60%。
2.3.3 豬、禽對賴氨酸、蛋氨酸的大致需要量參見表2。
表2 豬、禽對賴氨酸、蛋氨酸的大致需要量 %
動物類別 |
賴氨酸 |
蛋氨酸 |
種公豬 |
0.6 |
0.16 |
母豬 |
0.54~0.58 |
0.14~0.16 |
商品豬 |
0.6(肥育豬)~1.5(仔豬) |
0.16(肥育豬)~0.40(仔豬) |
家禽 |
0.5~1.2(雛禽) |
0.25~0.50(雛禽) |
2.3.4 哪些動物一般需要補充賴氨酸、蛋氨酸
將豬、禽的賴氨酸、蛋氨酸需要量與其常用基礎飼糧中賴氨酸、蛋氨酸含量進行比較后發現:(1)在成年豬、禽的基礎飼糧中無需再添加賴氨酸、蛋氨酸;(2)在仔豬、雛禽的基礎飼糧中仍需補充賴氨酸、蛋氨酸。補充量為:①營養需要量-日糧中含量;②營養需要量-日糧中含量×90%。
2.4 豬飼糧能量、蛋白質推薦供量
商品豬:
DE(Mcal/kg):3.4(仔豬),3.2(育肥豬)。
CP (%): 21(仔豬),14(育肥豬)。
母豬:
DE(Mcal/kg):3.0(孕期),3.2(泌乳期)。
CP (%): 13(孕期),18(泌乳期)。
目前,市場上多數飼料產品中能量偏低,同時對飼料產品中蛋白質注重數量而注重質量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