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斷奶仔豬;苜蓿草粉;腹瀉;生產性能
哺乳仔豬實行早期斷奶在養豬生產上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是,在國內目前的生產水平下,大規模地推廣早期斷奶技術還存在不少困難,其中最主要的困難在于難以有效地阻止仔豬早期斷奶后腹瀉的發生。早期斷奶仔豬通常在斷乳后3~5d發生腹瀉,在斷乳后10d左右腹瀉最嚴重。腹瀉仔豬常表現斷奶后l~2周內生長延緩,并且對一些致病菌的敏感性增強,嚴重者可造成死亡。
日糧纖維在人類和動物營養方面有許多食療和疾病預防功能。適量的日糧纖維對腸道能動性和刺激腸內有益微生物的促進作用被普遍認為有“保健促進作用”。由于斷奶仔豬消化功能尚未健全,小腸后部和大腸中的菌群正在形成之中,還不能發酵碳水化合物,因而在斷奶仔豬日糧中的纖維物質會損害斷奶仔豬的生產性能。研究表明,仔豬斷奶時大腸的相對重量約為30--40mg/kg體重,在剛斷奶的一斷時間里,隨著非淀粉多糖和未消化的淀粉通過大腸,大腸的重量很快就達到90--100mg/kg體重(Bolduan,1988),這說明仔豬對日糧纖維具有很大的代謝適應性。研究也表明,適當提高斷奶仔豬日糧纖維水平能有效地防治斷奶仔豬的腹瀉,預防仔豬結腸炎[3]等。然而,并非所有纖維都是如此。不同種類的動物因其消化系統生理結構的不同而對纖維成分具有不同的消化能力。本試驗選用苜蓿草粉作為日糧粗纖維來源,研究提高斷奶仔豬日糧中的纖維含量對仔豬生產性能和腹瀉率所產生的影響,為深入研究日糧纖維對仔豬的營養生理作用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動物及飼養管理 本試驗在通遼市三元豬場進行。選擇健康且出生日齡(0~1日內)、窩仔豬數相同(10頭)、初生重接近(1.3±0.3)kg的杜×長×大三元雜交初生仔豬6窩60頭。隨機分為2個處理組,每處理組2個重復,每重復10頭仔豬(1窩),各重復組初始體重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試驗仔豬飼養在同一棟豬舍,相同的飼養管理條件下飼養。仔豬生后3日齡內補鐵,自動飲水器飲水,7日齡用場家自配的開食料進行誘飼。采用兩階段飼養:第一階段自由采食期從出生到斷奶(28d),此階段在分娩舍內,兩個處理組采用相同的飼養管理水平;第二階段固定喂料期28到49日齡,其中前一周繼續在哺乳舍飼養,后一周轉移到網床式保育舍飼養,按照常規飼養操作過程和免疫程序進行飼養與免疫。
1.2 試驗設計與日糧 試驗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2個處理組。仔豬斷奶前試驗組和對照組日糧為場家配制的乳豬料。斷奶后試驗組飼喂基礎日糧+ 5%的苜蓿草粉,飼喂粗纖維濃度較高(HF)的日糧,對照組基礎日糧中不加苜蓿草粉,飼喂粗纖維濃度較低(C)的日糧。基礎日糧參照NRC[5](1998)豬的營養需要配制的,并將飼料配制成顆粒料,日糧配方及營養水平見表1。
1.3 苜蓿草粉來源及營養成分 苜蓿草粉是由霍林郭勒正昌草業公司提供。其營養成分為干物質90.68%,粗蛋白22.58%,粗脂肪3.14%,粗纖維28.45%,粗灰分8.60%,無氮浸出物37.22%,鈣2.29%,磷0.51%。
1.4 測定指標及方法
1.4.1 生產性能指標
試驗期間每周末清晨及試驗結束時以欄為單位稱重,分階段準確記錄體重及投料量,計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肉比(F/G)、飼料轉化率(FCR)。每天觀察并記錄仔豬發病、腹瀉及死亡等情況。
表1 飼料配方及營養成分
飼料組成 苜蓿組 對照組
玉米 (%) 41 46
豆粕 (%) 23 23
乳清粉 (%) 9 9
植物油 (%) 3 3
魚粉 (%) 7 7
膽堿 (%) 0.1 0.1
4%預混料 (%) 4 4
葡萄糖 (%) 6 6
次粉 (%) 2 2
苜蓿草粉 (%) 5 —
營養水平
消化能a(MJ/kg) 11.84 12.56
粗蛋白質(%) 22.94 22.28
粗纖維(%) 2.88 1.51
鈣(%) 0.62 0.44
磷(%) 0.66 0.66
賴氨酸a(%) 1.33 1.31
蛋+胱氨酸a(%) 0.74 0.75
蘇氨酸a(%) 0.76 0.74
色氨酸a(%) 0.24 0.21
注:以上各項營養水平以干物質為基礎,a為計算值,其余為實測值
1.4 測定指標及方法
1.4.1 生產性能指標
試驗期間每周末清晨及試驗結束時以欄為單位稱重,分階段準確記錄體重及投料量,計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肉比(F/G)、飼料轉化率(FCR)。每天觀察并記錄仔豬發病、腹瀉及死亡等情況.
1.4.2 腹瀉率及腹瀉指數
斷奶后1~2周內每天觀察仔豬的健康狀況并詳細記錄豬只腹瀉情況,計算仔豬腹瀉率。每天上午和傍晚逐頭檢查每頭仔豬的肛門,觀察有無糞便污染或紅腫,檢查籠內仔豬糞便形狀,做好記錄。結合觀察到的腹瀉情況,進行腹瀉指數的評分。腹瀉指數判斷標準見表2.
表2 腹瀉指數判斷標準
程度 糞便的表現形狀 評分
正常 正常、圓柱形 0
輕微腹瀉 稀軟、有形 1
中度腹瀉 粘稠、不成形、水份含量高 2
嚴重腹瀉 液態、不成形、水樣稀糞 3
注:腹瀉指數評分標準參照Kelly[6](1990)提供的方法進行。
1.4.3 數據統計 統計斷奶后日采食量,斷奶后日增重、料重比,斷奶后腹瀉率、腹瀉頻率、腹瀉指數、死亡率。
日增重(ADG)=周增重/7d
日采食量(ADFI)=(周耗料量-浪費料量)/7d
料重比(F/G)=ADFI/ADG
腹瀉率=腹瀉頭數/試驗仔豬頭數×100%
腹瀉頻率=(腹瀉頭數×腹瀉天數)/(試驗仔豬總頭數×試驗天數)×100%
腹瀉指數=糞便評分之和/供試驗豬總頭數(該指數越高表明腹瀉越嚴重)
1.5 數據處理及統計分析 用SPS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LSD法多重比較。實驗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高纖維日糧對斷奶仔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2.1.1 斷奶仔豬各階段的平均體重 見表3
由表3可知,斷奶前試驗組與對照組仔豬體重差異不顯著;35日齡試驗組體重比對照組提高5.7%,差異顯著(P<0.05);49日齡試驗組體重比對照組提高10.5%,差異極顯著(P<0.01)。
表3 斷奶仔豬各階段的平均體重
組別 喂料前(kg) 28日齡斷奶重(kg) 35日齡重(kg) 49日齡重(kg)
試驗組 2.85±0.54 7.83±0.52 9.43±0.53a 11.98±1.25A
對照組 2.97±0.61 7.85±0.54 8.92±0.55b 10.84±2.10B
注:同一列肩標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標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未標肩標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
2.1.2 各階段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 見表4
表4 飼喂兩種日糧的效果比較
項目
組別
試驗組 對照組
斷奶前平均日增重(g) 237.10±1.21 232.10±1.32
28~35日齡平均日增重(g) 228.6±13.53A 152.9±23.58B
35~49日齡平均日增重(g) 364.3±10.07A 274.3±17.32B
斷奶前平均日耗料量(g) 180±6.23 177±6.24
斷奶到49日齡平均日耗料量(g) 490.02±15.54a 425.60±14.36b
斷奶前料重比 0.75±0.001 0.77±0.001
斷奶后料重比 1.65±0.06a 1.99±0.08b
注:同一行肩標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標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未標肩標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
由表4可知,在斷奶仔豬日糧中使用苜蓿草粉對生產性能有較明顯的影響。28日齡斷奶前平均日增重,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斷奶后第一周和第二周試驗組平均日增重試驗組比對照組分別提高49.51%和32.81%,且差異均極顯著(P<0.01);斷奶前平均日耗料量,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但斷奶至試驗結束平均日耗料量,試驗組比對照組提高15.13%,且差異顯著(P<0.05)。在料重比方面,斷奶前試驗組與對照組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斷奶后料重比,試驗組明比對照組降低了20.66%。
2.2 高纖維日糧對斷奶仔豬腹瀉率的影響 見表5
由表5可知,試驗組腹瀉仔豬明顯少于對照組。在腹瀉頻率、腹瀉率方面,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均有顯著的差異(P<0.05)。
3 結論
3.1 高纖維日糧對斷奶仔豬腹瀉的影響
實驗表明,試驗組的腹瀉率、腹瀉頻率、腹瀉指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仔豬腹瀉主要是消化道酶活性下降,腸道絨毛萎縮及隱窩增生的免疫下降所致[4]。在仔豬的日糧中添加適量的苜蓿草粉,提高日糧粗纖維含量,有利于仔豬消化系統的發育,尤其是粗纖維分解產生的丁酸是腸上皮細胞必不可少的能源,它可以促進腸絨毛的發育增加營養物質的吸收面,預防消化紊亂,有利于大腸的消化、代謝功能。
粗纖維通過影響小腸對水份的吸收,促進腸道功能的發育健全,加快食糜的排空速度,減少有害細菌的生成;同時纖維還向大腸菌群提供可消化的物質,促進消化道生理發育和功能發育,而纖維發酵產生的酸可減少具有毒性的胺的形成(如結腸和大腸內的尸胺、腐胺、組胺和色胺),從而減少腹瀉。
表5 斷奶后兩組腹瀉情況
組別 試驗組 對照組
腹瀉程度
重度(頭日數) 3 8
中度(頭日數) 3 15
輕度(頭日數) 2 13
合計 8 36
腹瀉頻率(%) 3.33±1.05b 15.00±2.09a
腹瀉率(%) 13.33±1.97b 23.33±2.54a
死亡率(%) 0 3.33
腹瀉指數 0.57±0.06 2.23±0.09
注:同一行肩標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3.2 高纖維日糧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3和表4可以看出,試驗組和對照組的仔豬補料前重及斷奶重差異不顯著。這表明飼喂高粗纖維飼料不會影響仔豬的增重。但斷奶前頭均采食量試驗組高于對照組。這是由于日糧纖維上升,刺激揮發性脂肪酸產生,pH值下降,大腸桿菌數量下降。大腸桿菌是豬腸道中非常重要的微生物,它能解除氨基酸的羧基,致使酪胺、色胺、酪氨酸和色氨酸的衍生物合成減少,進而減弱了丘腦下部飽中樞的刺激,豬的采食量上升。同時,豬采食添加苜蓿草粉的飼糧后,纖維素刺激胃腸蠕動,食物通過消化道的速度得到加快。另外,仔豬哺乳期采食飼料量增加說明其哺乳量減少,而其斷奶增重效果并未受到影響。
試驗組仔豬比對照組增重極顯著,而對照組增重少,這是因為當日糧纖維水平增加時,一方面能量水平降低,豬的采食量就會增加,另一方面可刺激唾液、胃液、膽汁及胰液的分泌,斷奶應激減小,適應能力得到提高,飼料營養物質充分得到利用,提高飼料的轉化利用率,促進仔豬的生長發育,且明顯降低了斷奶后的腹瀉率。對照組因為腹瀉嚴重,斷奶應激大,生長發育嚴重受阻。另外,苜蓿草粉蛋白質含量較高,品質較好,其營養價值接近純蛋白,含有超過20種氨基酸,包括所有必需氨基酸和一些稀有的氨基酸種類(如瓜氨酸和刀豆氨酸等)。氨基酸組成接近于豆粕,胱氨酸含量優于豆粕,賴氨酸含量高達10.6~13.8g/kg[7],日糧中粗蛋白含量的高低及品質的好壞是影響仔豬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保持高品質的粗蛋白可促進仔豬的生長發育。
4 小結
豬的后消化道內棲居著大量的細菌,其中有的對其有益,也有的對其有害。在正常狀況下,有益菌占有絕對優勢,細菌間形成一種相當穩定的、開放的、復雜的生態系統,維持著豬正常的生命活動。而日糧纖維對正常微生態系統的維持有著重要作用。
目前有關對不同生長階段豬日糧纖維的最佳需求量和不同原料的適宜用量的研究很少,尤其對21日齡斷奶仔豬斯維高纖維日兩方面的研究更少。隨著對豬大腸中分解纖維素細菌和其它細菌間的交互影響、微生物和寄主間的交互影響的進一步了解,我們這些方面有待于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