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過給產仔前后母豬補飼氨基酸螯合鐵預防仔豬貧血
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學者開展了有關氨基酸螯合鐵預防仔豬貧血效果及相關機理的研究,期望通過給圍產期和產后早期母豬補飼氨基酸螯合鐵,增加出生仔豬的鐵貯含量和乳中鐵含量。這些研究者的試驗設計其共同之處是,試驗組母豬產前至產后數周飼喂一定劑量的氨基酸螯合鐵,仔豬生后不注射任何鐵劑;對照組母豬飼喂與試驗組母豬相同含鐵量的硫酸亞鐵,仔豬生后注射150~200mg葡聚糖鐵。所不同的是,試驗所用氨基酸螯合鐵有甘氨酸螯合鐵、蛋氨酸螯合鐵、賴氨酸螯合鐵、蘇氨酸螯合鐵;添加劑量和母豬產前與產后的飼喂時間也有所不同。從試驗結果來看,絕大部分研究者認為,母豬產前2~3周和產后3周補飼氨基酸螯合鐵,仔豬生后不注射任何鐵劑,在兩周齡時,雖然處理組仔豬血紅蛋白含量在數值上略低于注射葡聚糖鐵的對照組,但仍在正常生理范圍,可以達到與注射針劑同等的補鐵效果。如果仔豬在7~10日齡開始補料,飼料中含有氨基酸螯合Fe和Cu,其補鐵效果更佳。至于氨基酸螯合鐵在我國養豬生產中的實際應用情況,目前已有許多廠家生產甘氨酸鐵如母力鐵、血寶、乳鐵素等氨基酸螯合鐵,應用是南方比北方更普遍。
2氨基酸螯合鐵的特點
與無機鐵相比,氨基酸螯合鐵主要具有下列特點: 易被動物機體吸收且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單胃動物吸收鐵的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腸。在腸道內環境pH值為7.2的條件下,已游離出來的Fe++與內源或外源的配位體如氨基酸、短鏈肽、某些糖或維生素C結合,形成消電荷的螯合物。這些螯合物在較高的PH環境下也能溶解,有利于鐵的吸收。由此可見,氨基酸螯合鐵的化學結構符合微量元素吸收的原始模式,而且氨基酸螯合鐵穩定常數適中,在胃中酸性環境下不易被解離,所以不受日糧中其他影響鐵吸收因子的干擾,有利于十二指腸對鐵的吸收和轉運。 隨飼料進入胃腸道的植酸和草酸等是影響鐵吸收的因子,它們易與游離的Fe++形成穩定常數高的難溶絡合物,從而減少鐵的吸收,這是無機鐵吸收率較低的主要原因。至于檸檬酸鐵、乳酸鐵等有機鐵,是鐵與有機酸形成的絡合或螯合物。與無機鐵相比,其吸收率有所提高,但因其絡合物的螯環員數大于6,穩定常數較小,其中的鐵在胃中酸性環境下易被解離釋放出來,從而失去了螯合物的優越性。 周桂蓮(2000)為了研究不同鐵源的吸收情況,向原位結扎十二指腸段的大鼠,灌注59Fe標記的賴氨酸螯合鐵、甘氨酸螯合鐵、賴氨酸與氯化亞鐵混合物、甘氨酸與氯化亞鐵混合物和氯化亞鐵,觀察血液中59Fe的比放射性的動態變化。結果表明,賴氨酸和甘氨酸都能明顯促進鐵的吸收,但兩者無顯著差異。而賴氨酸螯合鐵和甘氨酸螯合鐵中鐵的吸收明顯優于其它三種鐵源。而且,隨著灌注時間的延長賴氨酸螯合鐵和甘氨酸螯合鐵的優勢愈加明顯。當向大鼠純合日糧中加入1%的植酸時,可使氯化亞鐵中的59Fe在結扎十二指腸段中的吸收率降低53.2%,而賴氨酸螯合鐵和甘氨酸螯合鐵中59Fe的吸收率分別降低1.0%和3.3%,說明氨基酸螯合鐵吸收率高,而且抗消化道逆境的能力強。 生物利用率高 所謂生物利用率,是指攝入的微量元素被吸收、運輸到機體特定部位,并轉變為生理活性形式的部分。因此,生物利用率不僅意味著吸收,也包括該微量元素作為一種特定功能的可利用情況。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與它的化學結構、日糧類型和加工方法及選用的判定指標和被測試動物的種類、年齡和生理狀況等有關,微量元素的吸收常是其利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盡管一般畜禽飼料中按需要量甚至超量添加無機鐵,但有時仍出現鐵缺乏癥。周桂蓮(2000)用大鼠的研究表明,當以血紅蛋白為判定指標、硫酸亞鐵為標準物時,甘氨酸螯合鐵的相對生物學效價是110%;當以血清鐵蛋白為判定指標時,賴氨酸螯合鐵的相對生物學效價是126%。Spears(1992)以豬為測試對象,血紅蛋白為判定指標,硫酸亞鐵為標準物,蛋氨酸螯合鐵的相對生物學效價是183%。
3氨基酸螯合鐵預防貧血的效果
徐建雄(1998)用蛋氨酸螯合鐵研究表明,在母豬妊娠93天至哺乳21天日糧和仔豬日糧中添加蛋氨酸螯合鐵,能明顯提高仔豬初生時血清鐵、血紅蛋白濃度、肝脾和初乳鐵含量及仔豬哺乳期血紅蛋白和血清鐵濃度(P<0.05),且血紅蛋白始終維持在8g/100ml以上。仔豬注射鐵劑后,血紅蛋白含量明顯提高(P<0.05),而添加蛋氨酸鐵后再注射鐵劑,血紅蛋白未見明顯提高(P>0.05)。試驗還表明,日糧中添加硫酸亞鐵后,仔豬血紅蛋白、血清鐵濃度等未見提高(P>0.05),仔豬發生嚴重貧血。他認為蛋氨酸螯合鐵預防仔豬貧血的主要途徑是:①鐵通過母豬胎盤轉移到胎兒體內,增加出生仔豬鐵貯;②鐵通過母乳傳遞給仔豬;③仔豬從采食飼料中持續地獲得易于吸收利用的蛋氨酸鐵。 Gundel(1998)的研究也表明,給產前和哺乳母豬補飼氨基酸螯合鐵,仔豬出生后采食含螯合鐵的補料,仔豬體內鐵貯和血紅蛋白含量顯著提高,而且試驗組母豬的窩產仔數和窩重顯著增加。
許麗(2001)用甘氨酸螯合鐵進行的試驗研究表明,產前至產后兩周在試驗母豬日糧中添加甘氨酸螯合鐵150 mg/kg(以鐵計)和蛋氨酸螯合銅10 mg/kg(以銅計),其所產仔豬不注射任何鐵劑;對照組仔豬生后第2天和14天肌肉注射右旋糖苷鐵各1ml(每毫升含鐵150mg),初乳中鐵含量兩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兩周齡窩仔數,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周齡窩重,試驗組則極顯著地高于對照組(P<0.01)。
總之,關于氨基酸螯合鐵預防仔豬貧血的研究,人們還停留在應用研究階段,有關機理的研究工作有待今后進一步開展。從增重、仔豬成活率和腹瀉發生率這些生產指標來看,絕大多數研究者認為,試驗組仔豬和注射葡聚糖鐵的對照組并無差別。而且根據試驗中對仔豬健康狀況和精神狀況的觀察,試驗組仔豬健康狀況良好,皮膚紅潤,確無缺鐵癥狀發生。表明氨基酸螯合鐵可以滿足仔豬對鐵的需要,是一種有應用前途的補鐵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