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物質的缺乏對豬只免疫系統的影響比對豬只生長的影響更加明顯,因此,豬只易發生各種傳染性疾病。比如,在環境溫度低的時候,仔豬為了保持體溫,仔豬采食后會將一部分飼料能量轉化為熱量,那么用于豬只生長和免疫器官發育的能量和營養物質相對降低,而仔豬斷奶前后是免疫各類疫苗的高峰,這樣將會嚴重影響各類疫苗產生相應疾病的抗體水平,導致仔豬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易感染各種病原體導致疾病的發作。所以,在疾病或各類應激反應過程中,添加足量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可提高豬只的抵抗力、免疫力及豬只疾病的恢復,優質的疫苗才會產生其應有的價值體現。
大部分營養物質的慢性缺乏可以損傷免疫應答,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增加對傳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在早期發生營養缺乏(尤其是乳仔豬階段),對免疫系統是特別有害的,這是因為初級淋巴器官(骨髓和胸腺)免疫系統的成熟是逐步發生的,尤其是嚴重的慢性微量營養物質的缺乏對免疫系統發育的影響比常量營養物質(如能量、蛋白質等)缺乏的影響更嚴重,這樣嚴重影響疫苗抗原不斷刺激淋巴器官產生免疫活性細胞的快慢、數量及免疫活性細胞功能的發揮。
豬的免疫系統在胎兒期開始萌發直到出生后6---8周齡才發育的較為完全,隨著生長發育,豬的免疫系統還在不斷完善之中??梢?,母豬(包括妊娠階段和哺乳階段)的營養攝入不僅決定著母豬自身的所接種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壞,還間接調控著胎豬和乳豬的免疫系統的發育,尤其是超免豬瘟疫苗的豬場(體現體液抗體的重要性)以及1—3日齡滴鼻免疫偽狂犬疫苗的豬場(體現細胞免疫和局部免疫的重要性),營養對胎乳豬疫苗免疫效果方面體現著更加重要的價值,直接決定著斷奶后仔豬(保育階段尤其是保育前期)未來的命運。
斷奶前后是疫苗免疫比較密集的時期,疫苗免疫的好壞對豬只以后的生長發育能否起著保駕護航起著關鍵的作用,優秀的疫苗必須建立在免疫系統完善的基礎之上,而免疫系統發育和完善對營養有著特殊的需求。隨著豬只日齡的增加,免疫系統不斷的發育直至完善,母豬哺乳期通過初乳和常乳給乳豬提供各類免疫活性物質(抗體)和營養來增加乳豬的免疫力及抵抗力,讓乳豬避免斷奶前后疾病的應激壓力。就此我們必須作出兩個明智的措施,一個是母豬哺乳期的營養,這是母豬在坐“月子”,一年下來母豬的哺乳期總共也就是40—60天的時間,這個階段不是我們節省營養降低成本的時期,母豬哺乳期飼養管理的好壞,它具有一箭雙雕的作用,不但影響母豬下一胎的繁殖性能及自身的體質,同時也嚴重影響保護下一胎母豬正常繁殖性能發揮在哺乳期的疫苗免疫效果;另一個就是仔豬的營養(保育期間),此時仔豬的生長和免疫系統的發育都處于高速階段,對營養物質的缺乏處于非常敏感的時期,如果營養缺乏,那么對仔豬免疫系統發育的影響比對仔豬生長的影響更大,而它的危害不會僅僅局限在生長緩慢這一簡單的現象上面,最大的危害是影響優質疫苗的免疫效果,給豬群埋下了疾病的隱患。
仔豬在70日齡之前(保育階段)是豬一生當中飼料效率最高的時期,總共耗料最多不會超過30kg,與豬達到100kg出欄時總共耗料280kg相比,可以說不值一提。萬丈高樓平地起,全憑扎實的根基,有人說過一句話:“仔豬在70日齡保育階段之前養好了,到了生長育肥階段不想養好都難”,這句話不無道理。
一般情況下,各類營養物質的缺乏對豬只的影響是整體的和多方面的,尤其是對疫苗免疫效果有影響的營養物質,造成豬只免疫應答遲緩和障礙,不僅影響所接種疫苗的免疫空白期,還會影響豬只所接種的疫苗所產生的對應抗體水平的高低以及疫苗接種后所產生保護的全面性。
Se和VE在動物機體免疫功能方面具有協同作用,VE可增強動物機體所接種疫苗的的免疫水平,具有免疫佐劑的作用。Se和VE的缺乏會導致豬只健康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免疫系統的發育障礙,不僅直接體現Se和VE缺乏的負面現象即造成豬只對傳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強和豬只猝死癥現象的出現;更重要的是間接危害著疫苗免疫效果的發揮。蛋白質或各類氨基酸的缺乏可以降低豬只機體內循環抗體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豬只必需氨基酸(賴氨酸、蛋氨酸、蘇氨酸、色氨酸、亮氨酸等)的缺乏,尤其是蘇氨酸的缺乏,嚴重影響疫苗免疫應答的啟動,比如,蘇氨酸是動物機體合成免疫球蛋白的一種重要的氨基酸,它的缺乏會抑制免疫球蛋白、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及其所接種各類疫苗抗體的產生。
某些霉菌毒素、免疫抑制性疾?。ㄋ{耳病、圓環病毒等)或其它未知因素可影響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的利用,即使飼料中添加量足夠,也可引起明顯的缺乏癥,導致疫苗免疫應答失靈或免疫應答遲鈍。尤其是霉菌毒素,不但對豬只免疫系統的損害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使豬只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臟等萎縮,導致機體發生嚴重的免疫抑制,更嚴重的影響所接種疫苗的抗體的產生甚至免疫無應答,增加了豬只對豬瘟、偽狂犬、圓環病毒、藍耳病等疾病的易感性和發病率。大量的實踐證明,霉菌毒素的問題決不能忽視,否則,在營養、疫苗免疫等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將毫無意義。
疫苗免疫與應激的關系:應激反應的重要機理是各種應激原造成的豬只體內神經—內分泌的顯著改變,所有的免疫器官都受到神經系統的支配,神經系統的改變或紊亂必將影響胸腺和外周淋巴組織的異常萎縮及細胞免疫功能缺陷,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可避免的大大打折。生產過程中飼養管理的不當對豬只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如過冷、過熱、混群、斷奶、限飼、換飼、長途運輸、噪音、疫苗接種等等一系列管理應激均可影響動物機體免疫功能。
當豬只受到外來應激時,血壓升高,血液中腎上腺素含量增加,血漿中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激素水平提高,導致胸腺、淋巴組織等機能退化,同時,動物機體自身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用于產生免疫球蛋白的原料相對減少,若此時接種疫苗進行免疫,則免疫器官對抗原刺激的應答能力降低,易發生免疫失敗;再說,動物機體為了抵抗不良應激,往往使機體防御機能處于一種持續的疲勞狀態,使接種的疫苗不能產生應有的堅強免疫力。隨著養豬集約化、規模化、工業化的不斷提高,同時也給我們帶來無法回避的現實,不斷接重而來的疾病的壓力給我們幾乎造成了束手無策。
在現有的條件下(尤其是老豬場),豬舍環境中的病原體數量、病原體濃度、病原體致病性等都已超出了豬只生存的應激能力,導致豬只或高或低都產生嚴重的免疫抑制,由此而引發的免疫耐受和免疫麻痹,直接影響豬只的疫苗免疫應答?,F代養豬人對豬只生存的環境如溫度、濕度、衛生條件、飼養密度、空氣質量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理念,尤其在冬季,由于通風不良等因素所造成的空氣污濁的應激,不斷刺激呼吸道、眼等局部黏膜系統,嚴重影響所接種的疫苗的局部黏膜免疫效果和細胞免疫效果,造成豬只抵抗力、免疫力的下降或疫苗免疫缺陷,給疾病的感染發生造成了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