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殼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雞的骨骼狀況。患有軟骨病的雞,它的雞蛋殼總是很薄。如果飼喂鈣不足的飼料,在4天后就能反映出薄蛋殼來。高水平的磷也會導致導致薄蛋殼,在老母雞的身上發生的尤為多。今年痛風的數量比歷年發現的都多,這可能是因為飼喂過量鈣造成的,過早地用1.5+%的飼料飼喂給青年雞,這會造成對腎的破壞,低納和低鹽的飼料可能造成雞攝入的水過少,接著可能造成痛風。在產蛋雞中過高的粗蛋白水平也有可能造成痛風。當植酸酶首次在歐洲開發和利用時,通常是加在以小麥為基礎的飼料中因為它含有可觀的自然質酸酶。在美國以玉米和高粱為基礎的飼料,含較少的植酸酶,主要用在養禽業。我們必須謹慎不要高估植酸酶通過酶的釋放來提供磷能力。kuhl教授建議一個值得推薦的植酸梅水平,有效的磷可以減少20%,(例如,0.5%的磷的期望值,0.4%可以被植酸酶利用),有效的可以減少2.5%(例如,期望4%的鈣,3.9%的可以被植酸酶利用)。kuhl博士還警告這種添加植酸酶的辦法,要確保將它添加到了蛋雞的日糧中。在最近的一項實驗中,計劃把植酸酶添加到預混復合維生素中,飼料管理員以為已經添加到飼料中了。在他們的不同年齡的蛋雞中飼喂,結果,年輕母雞的產蛋量迅速下降,老母雞的產蛋量下降次之,飼料的攝入量有原來的95克下降到77克。飼料消耗降低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在產蛋量迅速下降以后,kuhl博士有四個禮拜被邀請調查原因。兩周以后,問題依然存在,后來在飼料調配員,使用新的預混料時,發現在標簽上并沒有列出植酸酶。恢復飼料中的植酸酶后,結果在一周后記的產蛋水平恢復正常。在整個過程中雞的骨骼也正常,可能是因為先前產蛋量下降而沒有損壞骨骼的鈣。kuhl博士說道:通過植酸酶的添加來降低日糧中磷的含量,必須注意確保植酸酶的精確添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