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題的提出
到目前為止,已有大量研究用來確定肉雞的蛋氨酸和賴氨酸需要量,因為在實際的玉米-豆粕型日糧中,賴氨酸和蛋氨酸被認為是第1、2限制性氨基酸,而且通常以結晶型氨基酸形式補充。
在現代肉雞日糧中,如果不進行氨基酸補充的話,蛋氨酸總是缺乏,但賴氨酸有可能超過其最低需要量,取決于蛋白質飼料的價格和有效性。
由于賴氨酸在“理想蛋白質”概念中被設置為基準氨基酸(ARC),有人就錯誤地推斷這個概念的重要性,于是在配合賴氨酸以外的其他氨基酸時,簡單地去保持賴氨酸的“理想”比例,盡管日糧賴氨酸水平可能超過了實際需要,其結果是其他必需氨基酸水平高于實際需要。
最近的研究已經表明,賴氨酸和蛋氨酸水平超過NRC的推薦量時,可能使生產性能提高,尤其是胸肉產量。盡管已有大量的試驗用來研究蛋氨酸和賴氨酸的需要量,但同時考慮這兩種氨基酸的研究較少,它們之間特定互作的存在表明,這兩種氨基酸之間并不一定要維持某種比例。
2相關的研究
有人設計了試驗,以評定賴氨酸和蛋氨酸水平分別等于或大于NRC肉仔雞公雞日糧推薦量時的效果,并確定當2種氨基酸均超過最低水平時,蛋氨酸和賴氨酸水平之間是否存在互作。3個試驗使用同樣的設計以研究賴氨酸和蛋氨酸之間可能存在的互作。研究期間有2個試驗的肉雞正好遇上炎熱天氣。試驗結果表明,胸肉產量受賴氨酸水平影響,但沒有依據表明必須以高于NRC的水平使產量達到最大,因為在0.95%-1.05%沒有中間水平。
據報道,對于22-43日齡的雄性和雌性肉仔雞,可消化賴氨酸需要量分別為0.85和0.78%,達到最佳飼料轉化效率的需要量分別為0.89和0.85%。據分析,達到最大胸肉產量的賴氨酸需要量與預測的達到最佳飼料轉化效率的需要量并無明顯差異。他們將以玉米-豆粕型日糧為基礎的、達到最佳飼料轉化效率和胸肉產量的可消化賴氨酸需要量轉換為總賴氨酸需要量,公雞為1.01%,母雞為0.97%,公母混合為0.99%,與NRC的總賴氨酸推薦量1.0%基本吻合。
蛋氨酸對胸肉產量的影響的報道不多。據報道,賴氨酸水平高于NRC推薦量時未提高胸肉產量,除非蛋氨酸同時夜高于NRC推薦水平。但只比較了兩種蛋氨酸水平(NRC和NRC+116%)。有人飼喂兩個品種的肉雞(羅斯,Steggles×AA),0-8周齡日糧蛋氨酸水平“缺乏”或“合適”,在6星期和8星期進行屠宰。低蛋氨酸日糧降低了體重和胸肉產量,增加了6周齡的腹脂,但8周齡腹脂沒有增加。6-8周齡飼喂“缺乏”日糧,與NRC需要量很接近。
有人證實,在蛋氨酸缺乏日糧中添加蛋氨酸,胸肉產量有所反應,但未對達到最大產量的需要量進行估計。
據報道,為達到最大胸肉產量的蛋氨酸需要量,在14-38日齡期間,飼喂一定范圍內蛋氨酸和總含硫氨基酸水平,估計體增重的總含硫氨基酸的需要量為0.84%,飼料轉化效率和胸肉產量分別為0.88%和0.89%。這再次表明,要使飼料轉化效率達到最高,必須使胸肉產量達到最大,與有前的結果一致。有人推薦量與NRC推薦量難以比較,因為各自的階段劃分有所不同。為了深加工,肉雞一般要飼養至38日齡以上,因此有的研究結果在商品肉雞生產中應用的機會較少。
很明確的是,胸肉產量代表著機體蛋白質合成的主要部分,對日糧中氨基酸的狀態比較敏感。強調胸肉產量的肉雞品種需要的賴氨酸要高于那些主要用于增重的品種。使飼料轉化效率達到最佳的氨基酸水平似乎接近達到最大胸肉產量所需水平。
3結論
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當日糧中賴氨酸與蛋氨酸等于或超過NRC推薦量時,賴氨酸與蛋氨酸水平之間無明顯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