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是豬最大的免疫器官,同時也是豬進行食物消化吸收的工廠。食物經過胃液的消化和膽汁的乳化后,大部分營養在小腸處被吸收,水份和鹽類則在大腸被吸收。顯然所有的營養全部來自于這個巨大的生物工廠,然后通過血液運送到各個組織和器官。但是這個工廠本身的運轉同樣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和能量。
腸道黏膜具有高分泌性和高增殖力。生長動物腸黏膜蛋白質周轉能力是肌肉組織的10倍,而成年動物則達到30倍。成年豬小腸黏膜的完全更新只要2-3天。有研究表明,成年豬的腸道只占體重的5%左右,而其所消耗的營養約占動物采食養分的50%,能量消耗占全身消耗的25%左右,而蛋白質周轉率約占全身周轉率的20-50%??梢娔c道不只是一個吸收工廠,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耗能機器。
維持腸道黏膜生長發育的營養供應具有特殊性。機體其他部位組織器官所需營養由體循環動脈血供應,而腸黏膜生長所需營養中70%由腸腔內直接消化的靜脈營養供應。在正常情況下,當母豬處于健康狀態時,日糧中的營養成份基本能滿足自身生長和生殖的需要。
而在中國目前的飼養管理水平之下,母豬群大都處于一個亞健康狀態,特別是抗生素引起的腸道的亞健康。豬的腸道是一個復雜的內環境,包括食物的殘渣、分解產物、蛋白酶、免疫球蛋白、病毒、益生菌、致病菌及其代謝產物外毒素、內毒素等致病因子。在腸道內各成份處于一個平衡的狀態時,機體表現出健康狀態,當這種平衡受到沖擊而導致失衡時,機體則呈現不健康狀態。
豬的腸道內有30多個屬,500多種微生物,主要包括需氧菌、兼性厭氧菌、厭氧菌3個部分。腸道中益生菌大部分以厭氧菌為主,主要有專性厭氧的雙歧桿菌屬、厭氧的乳酸桿菌屬、兼性厭氧的乳球菌屬、鏈球菌屬和腸球菌屬。厭氧菌在數量上占據很大的優勢,約為99%,兼性厭氧菌和需氧菌約為1%。
抗生素的長期不正確的使用,在殺滅致病菌的同時,也殺死了益生菌,破壞了腸道微生態平衡,導致菌群生長失調。益生菌的減少導致腸道消化和防御機能降低,也不利于仔豬體內微生態平衡的建立。仔豬出生時,體內處于無菌狀態,主要通過與母豬和產床微生物接觸建立自身的腸道菌群,抗生素濫用導致耐藥性致病菌侵入仔豬體內后,再使用抗生素治療時無效。
夏季高熱季節時,為了更好散熱,豬的血液流向體表,胃腸蠕動減緩,飼料和營養的消化吸收率低,加上哺乳期厭食,普遍發生便秘。便秘對腸道黏膜造成機械性損傷后,黏膜出血。大腸內大量細菌產生的外毒素和內毒素侵入血液后,導致母豬炎癥和抵抗力下降。及時的凝血能夠減輕毒素的作用。
然而,抗生素通過以下作用使黏膜凝血不良:首先,腸道內益生菌能夠合成VK2,作用凝血酶原的激活酶的主要成份,VK2能夠活化凝血酶原,使傷口凝血??股貧⑺酪嫔?,導致VK2含量降低;第二,許多抗生素有肝臟毒性,造成肝功能受損,肝臟是凝血酶原的合成場所,凝血酶原的合成減少與VK2的含量降低共同造成凝血不良。
脫霉劑使營養減少,小腸黏膜上皮增殖減緩,柱狀細胞和杯狀細胞分泌粘液減少,上皮細胞間緊密連接蛋白合成減少,腸道結構的完整性受到影響,免疫屏障功能得不到有效發揮,降低宿主抵抗力。從而造成疫苗免疫失敗或效果不理想,使母源抗體水平低下??傊?,在亞健康狀態下,腸道尚不能滿足自身消化吸收的能量需求,更無法滿足機體對于生長和生殖的需要。
另一方面,近年,母豬年生產力的提高導致胎均帶仔數增多,營養供應及泌乳壓力增大,就是說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以滿足更多仔豬對能量和營養的需要。這就對母豬腸道對食物的消化、營養的吸收攝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里出現了一個矛盾,一邊是豬群腸道的亞健康水平,一邊是機體對于消化吸收能力的進一步要求。針對這樣一個矛盾,我們提出了腸道營養這個概念。
我們認為腸道營養不是幾種益生菌簡單的配比,而是由包括提高腸道消化吸收的能量營養、多種益生菌、外源性消化酶以及黏膜免疫營養等多種成分的復合營養。
腸道營養中的能量營養能給小腸黏膜上皮細胞的增殖提供能源,促進隱窩內上皮細胞分裂,維持黏膜完整性,增加絨毛高度,同時為小腸絨毛主動吸收營養物質提供能量。
腸道營養中的益生菌可以飽和腸黏膜吸附位點,阻止致病菌定植和侵入黏膜上皮。芽孢桿菌屬能消耗腸道內的游離氧,利于乳酸菌、雙歧桿菌等益生厭氧菌的繁殖而抑制需氧的致病菌增殖。益生菌產生的酸性代謝產物,如乙酸、乳酸和短鏈脂肪酸,能降低腸道內PH,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長。第二,益生菌刺激回腸處集合淋巴小結“派伊氏結”內T細胞和B細胞的活化,提高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的水平,增強腸道免疫力,消除革蘭氏陰性菌內毒素引起的黏膜損傷。第三,益生菌分泌多種抗菌物質,增加致病菌細胞膜通透性,導致內容物外泄,殺滅致病菌。雙歧桿菌等產生的胞外糖苷酶,可以降解腸黏膜上皮的復雜多糖,而這些多糖往往是致病菌的受體。最后,益生菌合成一些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物質,促進宿主新陳代謝。其中VK2能參與某些蛋白質中谷氨酸殘基的羧化,活化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在腸道黏膜由于便秘等機械性損傷引起出血時,能促進凝血,防止大量毒素進入黏膜,引起炎癥反應。益生菌還可以分泌多種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促進宿主對飼料的消化和吸收。
腸黏膜上皮杯狀細胞分泌的凝膠狀糖蛋白組成的粘液和上皮細胞間的緊密連接,組成的非特異性屏障對腸壁有重要的保護作用??梢詽櫥c道,避免機械性損傷;防止酸和蛋白酶對腸道黏膜的侵蝕;為正常的菌群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同時避免致病菌、寄生蟲等對黏膜的直接侵害。
小腸黏膜固有層是由大量淋巴細胞、集合淋巴結、巨噬細胞和漿細胞等組成的免疫屏障。漿細胞能夠分泌IgA,與上皮細胞表面的IgA受體分沁片結合成SIgA,然后分泌到腸腔中。游離的SIgA能夠結合細菌內毒素或病毒等致病源,然后傳遞給巨噬細胞吞噬。
腸道營養能夠促進杯狀上皮細胞的分裂和緊密連接蛋白的合成,催化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的增殖和成熟。增強腸道黏膜的特異和非特異性免疫力。
本文就母豬腸道健康的現狀和對能量和營養的需求進行了分析,并對腸道營養的概念和作用進行了闡述。在國內目前的養殖模式和養殖水平之下,對于母豬的腸道健康,我們給予的關注是遠遠不夠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于腸道營養沒有一個正確而發展的認識。希望本文能夠激起豬場管理者一些思想的碰撞,增強對于腸道營養的認識,并應用于實踐當中,適時補充腸道營養,提高母豬腸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