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通過引種來讓品種資源保持在高位水平,然而,盡管我國種豬品種質量與歐美國家的很接近,但生產成績差距卻不小。據數據顯示,國內每頭母豬平均年提供活仔豬15頭,美國為20頭,丹麥為22頭。
母豬繁殖性能低下一直困擾著國內規模豬場,因此造成豬場的隱性浪費也令人心痛不已。如何提高母豬整體繁殖性能是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
種豬同品種成績國內外相差5頭
日前在佛山召開的母豬營養與繁殖性能專題研討會上,國家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譙仕彥表示,提高母豬繁殖性能的傳統方法是依靠品種遺傳改良手段。品種是決定母豬繁殖性能的基礎之一,我國每年投入幾千萬元的補貼用于品種改良。同時,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持續從國外養豬發達國家引種。每個歐美養豬發達國家的種豬都曾被引進到國內。
“可以說,全世界任何高繁殖性能的豬品種都能夠在我國找到,比如說美系、加系,丹系。”廣東某豬場負責人透露,我國每年在引種上的費用不扉,可以說,通過多年反復持續引種,我國種豬質量并不差。但他同時表示,任何品種來到我國其繁殖生產成績都要大打折扣。
該負責人表示,想通過引種來提高母豬繁殖性能,但結果卻差強人意,甚至可以用“很糟”來形容。
據了解,我國母豬繁殖生產成績與國外還有很大差距。譙仕彥透露,目前國內每頭母豬平均年提供斷奶仔豬15頭,美國為20頭,丹麥為22頭,最少差距達5頭。
很明顯,這種生產成績和當前我國現有豬種資源不般配,這也給我國養豬業蒙受巨大損失。
母豬提供的斷奶仔豬數是衡量一個豬場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湖南農大動物藥業技術總監朱中平在一次論壇上指出,如果以萬頭豬場為例,若每頭母豬提供20頭斷奶仔豬,需要500頭繁殖母豬;若提供16頭斷奶仔豬,就需要625頭繁殖母豬,這兩個豬場相差125頭母豬。按照每頭母豬每年需要1噸飼料計算,后者需多花125噸飼料。每頭母豬的飼料成本每年接近3000元,所以125頭母豬的飼料成本約為37萬元。如果算上設備、人工等成本,那么這個豬場每年將多花40萬元。
如果把這40萬元的40%用于改善母豬的營養,每頭母豬每年可得到營養費200-320元;如果這40萬元用于獎勵員工,那么平均每個工人可得到管理激勵獎很可觀。
相同的品種,為啥差距會那么大呢?這尷尬的差距是怎么來的?
可從營養入手添加功能性氨基酸
譙仕彥表示,依靠遺傳改良手段提高母豬繁殖性能的作用越來越小,國內外已經開始從營養方案入手,通過改善母豬營養來提高繁殖生產成績。他透露,好品種的母豬能夠排出更多的卵,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供更多的受精卵,從而產出更多的斷奶仔豬,最終提高母豬的繁殖性能,這是正常的思維。但是,有更多的受精卵并不代表能夠產出更多的仔豬。
研究得出,目前,我國母豬排卵數平均有17個,受精卵數量有16.2個,從排卵到授精這一期間,卵數變化不大。不過,到妊娠25天時,胚胎卻只剩下12.3個,減少了24%,這也是母豬生殖階段變化最大的時期。
譙仕彥指出,妊娠25天正是受精卵著床時間,從這些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母豬的胚胎著床率不高,甚至可以說是失敗。因此,可以通過提高胚胎著床率來提高母豬產仔數量。
但胚胎在子宮的發育很復雜,胚胎著床也受很多因素影響,如何來改善胚胎的著床率?
伊格納羅博士和他的兩位工作伙伴(芬奇戈特博士、穆拉博士)成功發現一氧化氮是一種可以傳遞信息的氣體,它可以通過細胞薄膜(membrane),去調節另一細胞的功能;他們的發現,開創生物系統(biologicalsystems)信息傳遞的新理論。正是這一重大發現和對一氧化氮的研究使伊格納羅博士獲得1998年諾貝爾醫學獎。也正是他們發現一氧化氮可以令血管放松和擴闊,幫助血液流通;美國輝瑞藥廠利用這個發現,生產醫治陽痿的“偉哥”(Viagra)。
據介紹,目前對一氧化氮的研究滲入到所有的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發現,一氧化氮在雌性動物的卵泡發育、卵母細胞的成熟、排卵、胚胎著床、胚胎發育等生殖過程中,都有參與。
亞太興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春平表示,在機體內,一氧化氮是精氨酸生化產物,因此,在飼料中加入精氨酸就能夠提高一氧化氮的產出量,從而提高胚胎著床率,繼而提高產仔率和母豬繁殖性能。
廣東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長林映才指出,功能性氨基酸對母豬繁殖性能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精氨酸確有提升母豬繁殖性能的作用。
譙仕彥指出,在母豬繁殖性能障礙的營養解決方案中,除了精氨酸外,還有其他如賴氨酸和鈣、磷等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