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飼料中硒的含量低于0.1PPM和維生素E含量不足時,會引起豬硒和維生素E缺乏癥。其病型主要有仔豬白肌病、仔豬肝壞死和桑葚心等。
一、發病原因
飼料中硒和維生素E的含量不足。土壤內硒含量低,直接影響農作物的含硒量。另外,酸性土壤也可阻礙硒的利用,而使農作物含硒量減少。維生素E多含于植物的籽實和胚芽中,青飼料中含量也較多,但經暴曬、烘烤、霉敗、酸化、氧化都能使其破壞,促使維生素E缺乏癥的發生。
二、診斷要點
1、仔豬白肌病。一般多發于出生后20日左右的仔豬,成豬少發,患病仔豬一般營養良好,身體健壯而突然發病。體溫一般無變化,食欲減退,精神不振,呼吸促迫,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長者,可見后肢強硬,拱背。行走搖晃,肌肉發抖,步幅短而呈痛苦狀;有時兩前肢跪地移動,后軀麻痹,部分仔豬出現轉圈運動或頭向側轉。最后呼吸困難,心臟衰弱而死亡。死后剖檢變化,骨骼和心肌有特征性變化,骨骼肌特別是后軀臀部和股部肌肉色淡,呈灰白色條紋,膈肌呈放射狀條紋。切面粗糙不平,有壞死灶。心包積水,心肌色淡,尤以左心肌變性最明顯。
2.仔豬肝壞死。急性病例多見于營養良好,生長迅速的仔豬,常突然發病死亡。慢性病例的病程3-7天或更長,出現水腫、不食、嘔吐、腹瀉與便秘交替,運動障礙,抽搐,尖叫,呼吸困難,心跳加快,有的病豬呈現黃疸,個別病豬在耳、頭、背部出現壞疽,體溫一般不高,死后剖檢,皮下組織和內臟黃染,急性病例的肝臟呈紫黑色,肝大1-2倍,質脆易碎,呈豆腐渣樣,慢性病例表面凹凸不平,正常肝小葉和壞死肝小葉混合存在,體積縮小,質地變硬。
3.豬桑葚心。病豬常無先兆癥狀而突然死亡。有的病豬精神沉郁,粘膜發紺,躺臥,強迫運動常立即死亡。體溫無變化,心跳加快,心律失常,糞便一般正常。有的病豬,兩腿間的皮膚可出現形態大小不一的紫紅色斑點,甚至全身出現斑點。死后剖檢變化,尸體營養良好,各體腔均充滿大量液體,并含纖維蛋白塊。肝臟增大呈斑駁狀,切面呈檳榔樣紅黃相間。心外膜及心內膜常呈線狀出血,沿肌纖維方向擴散。肺水腫,肺間質增寬,呈膠凍狀。
三、防治方法
1.治療。對已病仔豬可用0.1%亞硒酸鈉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次3-4毫升,隔20日再注射1次。配合應用維生素E50-100毫克肌肉注射,效果更佳。
2.預防。豬對硒的需要量不能低于日糧的0.1PPM,允許量為0.25PPM,不得超過5PPM~8PPM。維生素E的需要量是:4.5-14千克的仔豬以及懷孕母豬和泌乳母豬為每千克飼料22國際單位;一般豬14-54千克體重為每千克飼料11國際單位。平時應注意飼料搭配和有關添加劑的應用,滿足豬對硒和維生素E的需要。麩皮、豆類、苜蓿和青綠飼料含較多的硒和維生素E,要適當選擇飼喂。缺硒地區的妊娠母豬,產前15-25天內及仔豬生后第二天起,每30天肌肉注射0.1%亞硒酸鈉液1次,母豬3-5毫升,仔豬1毫升;也可在母豬產前10-15天喂給適量的硒和維生素E制劑,均有一定的預防效果。